找到45条结果

  • 作为一个少见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发病率在胰腺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胰腺癌。但与胰腺癌的高转移性和高致死率不同,pNET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病人的生存时间及治疗效果均远远优于胰腺癌病人。苹果之父乔布斯与胰腺癌抗争八年,世人皆认为是由于其财力雄厚,得到了最好的治疗和药物,但事实是因为他抗争的根本不是胰腺癌,而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正是因为pNET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目前国际上对其诊断或治疗存在诸多争论。最为典型的争论之一就是根治切除术后,pNET病人是否还需要接受辅助放化疗或其它治疗?尽管临床已将“肿瘤细胞分级(G1-G3)”作为指导pNET术后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但
    刘亮 主任医师 2018-02-11 14:09:04
  • 转移灶进行基因组分析,发现无论良恶性,胰腺细胞内均存在HBV-DNA 的整合及扩增;尤其 “大三阳”病人,胰腺实质内HBV扩增更加明显,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为深入探索这一临床现象,该团队计划在今后5年内开展一系列体内、外实验研究,力争在基础科研领域系统阐释HBV感染胰腺癌病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机制,找到关键干预靶点,特别为抗HBV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开创一个新的临床前景。该项目有望成为目前国际上探讨HBV与胰腺癌恶性潜能相关性的唯一系统性的临床转化型研究。
    刘亮 主任医师 2017-06-07 17:51:35
  • 间质微环境在肿瘤发生,进展中的作用被日益关注。作为一个罕见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间质微环境状况鲜为人知。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肿瘤微血管分布,瘤内浸润淋巴细胞和其免疫检查点标志物的探讨,微环境内其它非癌细胞或成分的角色尚未公开报道。刘亮教授课题组先前一项研究中已经特异性识别出一组以CD42b+为特征的瘤内浸润型血小板亚群,并证实其分布与阳性比率与胰腺癌病人预后相关;本研究则进一步评估CD42b+浸润型血小板在pNET中的角色和临床价值。结果证实在本中心113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的pNET样本中,瘤内CD42b+浸润型血小板的阳性率为47.79%,虽然与病人基本病理特征如肿瘤
    刘亮 主任医师 2020-01-12 11:26:06
  • 转移是胰腺癌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8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无论接受手术与否,最终都是死于肿瘤转移。然而,目前临床上却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来提示胰腺癌转移,特别是对术前肿瘤微转移(Occult metastasis)灶的识别。刘亮教授所在的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研究团队回顾性分析了超过1,000例的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与复旦大学数学系合作,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分析了消化道常用肿瘤标记物如CA19-9,CEA,CA50,CA242,CA125,CA724,CA153和AFP等。发现既往在卵巢癌内广泛应用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CA125能特异性地提示胰腺癌转移潜能(Metastasis
    刘亮 主任医师 2017-06-07 17:50:33
  • 我是胰腺癌患者刘玉金的儿子,是万千患者家属中的一员。父亲从确诊胰腺癌,到判定无法手术,到经历18次化疗的新辅助治疗,到最终获得手术机会,到成功手术,变不可能为可能,我们经历了很多。在这向病友和家属们分享几条我们综合治疗以来的过程和经验,希望可以鼓励更多患者坚持治疗。第一条经验:跟紧一个团队患者68岁,2021年10月下旬发现胰腺癌。2021年初突发糖尿病,2021年3月份做体检,B超和CA199都正常。4月份开始慢慢变瘦,当时刚好心脏做了支架,吃降脂药,心脏医生说吃降脂药就会变瘦正常的,就没注意。然后尿液有时褐色,胃痛(因为胃痛也是老毛病也没注意),做了胃镜也是好的。10月份,有一次胃疼的
    刘亮 主任医师 2022-06-23 17:29:08
  • 病人“重新”获得手术机会;3、对于某些合并低转移负荷(如寡转移)的转移性胰腺癌病人(指南推荐是“不可切除”),通过尝试有效的转化治疗以获得手术机会,进而开展有效的联合器官切除,提高病人预后。综合诊治策略破除“瓶颈”胰腺癌手术近20年来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在突破手术安全性带来的“生存红利”后,手术本身不再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虽然外科技术不断进步,尤其各种微创技术层出不穷,但事实上,手术疗效本身出现“瓶颈”。因此伴随手术普及率的增加,我们应该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基于这一思路,综合治疗理念应运而生。胰腺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超过半数的病人诊断之初即为晚期,并伴随转移。即便是接受根治性切除的群体
    刘亮 主任医师 2021-08-02 09:59:53
  • 20岁的花季少女,1年前参加工作入职体检时发现胰头肿瘤侵犯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伴发肝脏大范围转移,当时已失去了任何手术机会。所幸当时在中山医院综合治疗前穿刺活检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只是呈现了极度罕见的高度恶性特征。经全院专家会诊,首先开展了靶向联合免疫的综合治疗。经过近半年的转化治疗,病人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居然奇迹般地缩小,获得了难得的手术时间窗。樊院长主持了第二次全院专家会诊,决定实施这一超大手术。然而由于病人当时仅40公斤,且肿瘤负荷较大,胰腺和肝脏同时切除风险巨大,最终确定在肝外科实施第一期的“扩大右半肝切除”;今日(事隔3月)由胰腺外科开展二期的“扩大
    刘亮 主任医师 2022-06-18 14:34:17
  •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侵袭性最高的恶性肿瘤,以导管腺癌为主。虽然和其它肿瘤相比,胰腺癌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极低的5年生存率(小于5%),使胰腺癌成为癌症相关死亡因素的第四大主因。长期以来,依据形态学进行病理学诊断一直是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的病理形态学诊断随着国、内外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逐渐不能满足胰腺癌研究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原有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深入发展胰腺癌的分子分型对胰腺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肿瘤的分子分型最早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于1999年提出,是通过综合的分子分析技术为肿瘤分类从形态学转向以分子特征为基础的
    刘亮 主任医师 2017-06-07 17:42:17
  • 1,传统认为胰岛素瘤的恶性程度较低,病人预后较好。根据是否分泌激素产生相关的临床表现,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作为最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胰岛素瘤因为其生物学行为良好,T分期早,多数在疾病早期因分泌胰岛素产生低血糖症状而就诊发现,手术切除后很少有转移,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目前胰岛素瘤仍被定义为恶性肿瘤范畴,手术切除后有转移复发的风险;并且约10%的胰岛素瘤在诊断时就已有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多在肝脏。称为“同时性肝转移”)。2,出现转移的胰岛素瘤生物学特性出现明显改变——恶性潜能增加,病人预后变差。转移性胰岛素瘤很罕见,目前国际上对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没有相关数据
    刘亮 主任医师 2019-10-03 10:42:09
  •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迄今为止,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仍然小于7%。如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成为胰腺癌治疗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2017年一项针对胰腺癌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研究发现:1,患者本身或肿瘤内免疫状态可能是影响生存的关键因素。2,传统肿瘤标记物CA125作为免疫抗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基于我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及展望观点,我们认为免疫状态的调控或者免疫制剂的使用,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突破口。如下我们将上述这一研究简要汇报如下,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做一讨论: 最近,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的Taha Merghoub 和Steven D. Leach教授团队应用
    刘亮 主任医师 2017-12-10 11:41:14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