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7,392条结果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种以凝血机制素乱为主的复杂病理过程。弥性管内凝血属于内料危重症,死亡率高,需要及时抢救治疗。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疾病很多,常见的有感染、恶性肿瘤、严重创伤等。产科疾病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栓塞,感染性流产、宫内死胎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病因。发病机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是在上述疾病的过程中,致病因子促发凝血途径的病理性激活,全身形成广泛的微小血栓和微血管病性溶血,随后因血栓的形成消耗掉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导致出血。血栓栓塞、溶血和出血的最终结果是发生多个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防治
    吴冬梅 主治医师 2018-11-26 16:30:45
  • 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至2、纤维蛋白原测定:DIC的过程,是血浆维蛋白原经内外促凝物质的作用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液不断发生凝固,同时已形成的纤维蛋白,因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加而被溶解,故DIC主要显示为纤维蛋白原过少症(hypofibrinogenimia),一般低于1.6g/L;重症可低于1g/L。3、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为外源性凝血系统初筛试验,由于Ⅰ,Ⅱ,Ⅴ,Ⅶ,Ⅹ因子消耗,从而使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强FDP增多,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正常为13s,如延长3s以上则为异常。4、优球蛋白溶解试验:此试验是除去纤维蛋白系统的溶解物质,了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正常值2~4h,纤溶
    刘佳辉 健康号 2018-08-21 23:05:31
  • 管内修复手术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瘤的比较流行的微创手术方法。顾名思义, “管内”就是“在血管里面或内部” 的意思。血管外科医生不再需要在腹部开一个大切口,只需在腹股沟附近开一个小切口进入股动脉血管腔内,通过这小切口,将主动脉瘤支架系统推送入动脉并放置在主动脉中,动脉瘤覆膜支架系统会隔绝主动脉瘤, 并形成一条新的血流通路,覆膜支架系统将永久地留在主动脉内。 管内修复手术一般需要 1~ 3 小时完成。因为是管内修复, 所以切口比开放式外科手术修复的切口要小,因此可能会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和加快术后康复的过程。患者可能只需住院数日3-5天,而且通常在术后 2周内即可恢复正常活动。随着近几年
    郭宏杰 副主任医师 2018-10-29 16:26:56
  • 管内生物可吸收金属支架和高分子聚合物支架的研发、特性、和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可吸收材料方面的文献,并注意文献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文献资料的翔实性。资料提炼:供检索到生物可吸收支架99篇,可吸收金属支架35篇,排除了可吸收涂层、及部分综述性文章外,实际参考文献8篇。资料综合:新型冠状管内生物可吸收支架是未来支架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前沿的课题。可吸收支架可能有助于解决目前临床上难以解决的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问题。结论:冠状管内生物可吸收支架是未来支架的发展方向。关键词:生物可吸收,支架,冠状血管,自从1976年德国医生安德里亚?格隆茨戈首次提出支架的设想、到
    王建国 主治医师 2018-07-14 03:32:20
  • 1、感染性流产:在非法堕胎和妊娠中期宫腔内注射药物时,感染引致细菌和细菌毒素入,发生绒毛膜炎、羊膜炎以致败血症,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组织坏死释放凝血活酶。2、过期流产:胎死宫内Pritchard(1959)报道,胎死宫内4周以上约有25%的孕妇发生低纤维蛋原血症,在4周以前娩出者几乎未见有凝血病。其发生低蛋白原血症是因为死胎的存留,释放组织凝血酶而引发DIC。3、胎盘早期剥离:是危及母儿生命的产科急症。我国的发生率0.46%~2.1%,美国南部报道发生率0.46%~1.3%。因诊断标准不同而有差异,胎死宫内分别为1.2%和9.2%,胎盘早剥的原因不明但多数发生于高血压的患者,因
    刘佳辉 健康号 2018-08-21 23:04:13
  • 管内成像和传感技术的新进展高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HF-OCT),哪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最有可能使用 OCT/HF-OCT 来解决OCT是一种管内成像技术,十多年来一直用于外周/冠状动脉循环,以表征和指导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的治疗。它类似于超声波,但它不是使用声波,而是使用近红外光来获得具有无与伦比的空间分辨率的图像。Vis-M HF-OCT (Gentuity, LLC)是一种新型神经血管探头,专门用于导航大脑小而曲折的血管系统。它的外形显著缩小,类似于神经血管手术中常用的微导丝,以及每秒获取250张图像的光学引擎。它可以沿着管段获取长达10厘米的图像,并在短短2秒内生成高分辨率图像
    吕平 主任医师 2023-03-04 20:59:43
  • 。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阻止凝血过度活化、重 建凝血一抗凝平衡、中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理过程。一般认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抗 凝治疗应在处理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与凝血因子补充同步进 行。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为肝素,主要包括普通肝素和低 分子量肝素。3.替代治疗:替代治疗以控制出血风险和临床活动性出 为目的。适用于有明显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减少证据且已 进行病因及抗凝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未能得到良好控制、有明显出血 表现者。4.其他治疗: (1)支持对症治疗:抗休克治疗,纠正缺氧、酸中毒及水 电解质平衡紊乱。 (2)纤溶抑制药物治疗:临床上一般不使用,仅适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病因及诱发
    曾海 主任医师 2018-01-06 10:10:10
  • 老年男性,夜间突发意识不清,左侧肢体瘫痪,紧急送至医院。头颅CT似乎看不见明显的病变,唯一的就是右侧大脑中动脉密度有所增高,会不会是动脉急性血栓堵塞管了呢?做了CT增强,原来右侧颈内动脉完全堵塞了,右侧大脑半球没有血液供应了。此时距离病人发病已经两个多小时了,如何使闭塞的动脉打通呢?脑动脉急性闭塞可导致的病人死亡,存活的病人也有偏瘫、失语、偏盲等严重后果。现代神经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管内取栓、溶栓等治疗技术,可使血管恢复通畅,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神经细胞,最大程度地保留脑功能,减少残障率发生。但是,脑血管闭塞时间越长,脑细胞存活率越低。大脑半球的急性梗死管内治疗时间一般不能超过8小时
    邓钢 主任医师 2018-07-26 20:02:37
  •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为静脉留置针操作方便,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也能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同时还能减少我们护士朋友的工作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么多便利让留置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问题来了:如果一不小心,留置针软管残留在病人管内,采取措施不及时,病人可是有致命的危险!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我们护士该怎么办呢?留置针软管断裂残留血管的原因1、静脉留置针本身质量问题静脉留置针软管韧性较大,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轻易断裂。如果断裂现象出现在进行穿刺时,留置针本身有质量问题当属无疑。另外,患者体温变化,留置针软管可塑性会发生改变,易被拉长。2、局部血管痉挛收缩局部血管痉挛收缩可使管内压力增大
    刘金 健康号 2018-08-28 13:39:31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管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更多摘要重要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管内再灌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大血管闭塞的疗效是时间依赖性的,但其对预后的影响程度和对常规临床实践的可推广性仍不确定。目的探讨管内再灌注治疗ais患者的治疗速度与预后的关系。设计、设置和参与者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美国中风质量登记处收集的前瞻性数据,最终随访至2017年4月15日。研究对象为6756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采用管内再灌注治疗,起效时间不超过8h。暴露开始(最后一个已知的良好时间)动脉穿刺,医院到达动脉穿刺(门到穿刺时间)。主要结果和测量实质性再
    刘建仁 主任医师 2019-10-31 10:50:12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