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04条结果

  • 一定程度上进行代偿。所以行胰腺部分切除(包括胰尾切除)的患者,并不一定都会患糖尿病。关键在出院后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过,对于行全部胰腺切除的患者,因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所以术后必定会罹患糖尿病。依据2021年出版的《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一文,对于胰腺术后仍住院的患者,血糖调整范围可以满足“宽松标准”,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8~10mmol/L,餐后两小时或者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8~12mmol/L,短时间内血糖15mmol/L都是可接受的。对于胰腺术后血糖异常升高,禁食患者一般以胰岛素治疗为主;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患者,予以
    用户8dgkrcu 2021-12-11 22:32:35
  •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和治疗都较困难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对胰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胰腺癌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部分免疫治疗方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初步显现效果。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发起的胰腺综合治疗大讲堂系列课,联合胰腺领域的专家和一线医生,就胰腺综合治疗取得的临床经验及前瞻性的临床科研进行同行间的交流和分享。本期大讲堂的探讨主题是免疫治疗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支持和临床使用经验,欢迎大家准时观看。讲座时间:2021年7月24日上午10:00-12:00
    龙江 主任医师 2021-07-16 14:38:00
  • 。所以行胰腺部分切除(包括胰尾切除)的患者,并不一定都会患糖尿病。关键在出院后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过,对于行全部胰腺切除的患者,因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所以术后必定会罹患糖尿病。依据2021年出版的《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一文,对于胰腺术后仍住院的患者,血糖调整范围可以满足“宽松标准”,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8~10 mmol/L,餐后两小时或者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8~12 mmol/L,短时间内血糖15 mmol/L都是可接受的。对于胰腺术后血糖异常升高,禁食患者一般以胰岛素治疗为主;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患者,予以胰岛素注射或
    刘亮 主任医师 2021-12-06 09:51:15
  • 胰腺位置隐匿,神秘又沉默,而一旦被肿瘤“缠上”,其所发出的信号又很模糊,往往让人难以想到是胰腺出了问题。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有上腹部不适、腰酸背痛、黄疸,以及糖尿病等。而在临床病例中,很多胰腺癌患者上腹部不适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胃部疾病,或被肝病,糖尿病等疾病所掩盖,因而延误治疗。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手术根治肿瘤是治愈并使患者得到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但胰腺手术复杂,术后易复发转移,患者术后生存率很低。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胰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提高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成为医学领域内亟待攻克的一道难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20%以上,其中,淋巴结阴性的
    虞先濬 主任医师 2015-02-17 18:02:15
  • 作为一个少见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发病率在胰腺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胰腺癌。但与胰腺癌的高转移性和高致死率不同,pNET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病人的生存时间及治疗效果均远远优于胰腺癌病人。苹果之父乔布斯与胰腺癌抗争八年,世人皆认为是由于其财力雄厚,得到了最好的治疗和药物,但事实是因为他抗争的根本不是胰腺癌,而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正是因为pNET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目前国际上对其诊断或治疗存在诸多争论。最为典型的争论之一就是根治切除术后,pNET病人是否还需要接受辅助放化疗或其它治疗?尽管临床已将“肿瘤细胞分级(G1-G3)”作为指导pNET术后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但
    刘亮 主任医师 2018-02-11 14:09:04
  •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胰腺癌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至少5年,且随时间延长适时调整:(1)术后第1年,建议每3个月随访1次;(2)第2~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3)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持续终生。随访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CA19-9、CA125、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B超、X线、胸部薄层CT扫描、全腹部(包括盆腔)增强CT等。怀疑肝转移或骨转移的病人,加行肝脏MRI和骨扫描,必要时进行PET-CT/MRI检查。对于随访期间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的胰腺癌患者,随访时间相应缩短,建议依据综合治疗的疗程周期设定随访时间,但应至少每2-3个月随访1次。随访项目基本同上。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随访
    用户8dgkrcu 2021-12-19 23:58:48
  •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胰腺癌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至少5年,且随时间延长适时调整:(1)术后第1年,建议每3个月随访1次;(2)第2~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3)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持续终生。随访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CA19-9、CA125、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B超、X线、胸部薄层CT扫描、全腹部(包括盆腔)增强CT等。怀疑肝转移或骨转移的病人,加行肝脏MRI和骨扫描,必要时进行PET-CT/MRI检查。对于随访期间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的胰腺癌患者,随访时间相应缩短,建议依据综合治疗的疗程周期设定随访时间,但应至少每2-3个月随访1次。随访项目基本同上。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随访
    平平淡淡才是最好人生 2021-12-20 20:11:57
  • 随着医学的进步,通过手术、放化疗、免疫靶向等治疗手段,人们对于癌症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大部分癌症的总体生存期能够显著改善。然而有一种癌症,即便是在医疗技术手段飞速进步层出不穷的现在,其患者五年生存率仍是惨淡的10%,那便是胰腺癌。胰腺癌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早期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因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化疗效果差而被称为“癌症之王”。同时胰腺癌可通过重塑其独特的肿瘤微环境以促进自身生长和实现免疫逃避,同样使得很多针对其他癌肿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受挫。因而早期发现胰腺癌,通过根治性手术辅以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胰腺癌的总体生存期。 胰腺作为一个兼具内外分泌功能的
    刘亮 主任医师 2022-05-22 21:27:27
  • 1,胰腺癌病人:术后定期随访能及早发现肿瘤转移复发:胰腺癌恶性度极高。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目前其5年生存率多在30%左右,术后复发率很高。因此在手术后一定要坚持复查随访,坚持随访能够更早发现胰腺癌的转移复发或第二原发癌,尽早接受医疗干预,从而提高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我们中心首先建议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去门诊接受一次全面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生化、CA19-9、CA125、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胸腹盆部增强CT/MRI扫描。一方面检查术后病人恢复情况,另一方面也为术后辅助治疗的及时开展提供基线评估。根据刘亮教授执笔撰写的2020版《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胰腺癌
    刘亮 主任医师 2021-12-13 11:16:11
  • 非常重视医嘱、信任医生,定期来院复查,杜绝拖延和侥幸心理,绝不延误检查和治疗。Vol.3第三条经验:健康饮食,控制体重。 癌症患者需要规律饮食,一般情况下,富含水果、蔬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的饮食可以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而肉类、淀粉丰富型和动物产品的高热量饮食模式与胰腺癌患病率呈正相关[8]。拒绝油炸零食、戒烟戒酒减轻胰腺功能负担,补充适宜的优质蛋白。受癌症患者欢迎的抗癌食物有西兰花、胡萝卜、番茄、苹果、粗粮等等。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多煮炖,少煎炸。过量的热加工可能含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由还原糖和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上的游离氨基之间的非酶反应形成),人体组织和循环中过高浓度的AGEs会
    刘亮 主任医师 2022-07-22 10:07:21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