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7,991条结果

  • 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可能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治疗、交叉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可以继续按照医嘱选择敏感的药物治疗,同时还要避免交叉感染。1.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可能是由于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或者是经常性漏服、对选择的抗生素不敏感导致的反复感染这种情况引起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足量足疗程服用,治疗期间不能漏服。2.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也可能是由于交叉感染所导致的,多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其他人有患有幽门螺杆菌,没有积极治疗,有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所以出现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情况时,建议家人一起
    吴世洪 副主任医师 2023-11-25 09:48:46
  • 风险的疾病,例如泌尿生殖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如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梗阻、结石等)或有肾外伴发病(糖尿病等),将导致反复或持续发作感染症状,且可持续数月之久,形成恶性循环。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抗菌药物治疗,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一般推荐治疗7-14天,疗程与潜在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治疗时间通常为7天,有上尿路症状或脓毒症患者通常为14天。根据临床情况,疗程有时需延长至2l天。治疗药物选择及治疗周期需根据治疗期间复查结果制定,应严格按照医生交代服药。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患者,除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治疗预防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
    黄海 主任医师 2019-04-19 17:28:19
  • 最近遇到几例反复感染、结核病难以控制病情的患儿,结果证明都患有严重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值得父母及广大临床医生注意。 例1: 8岁女童,因反复面部、四肢破溃性皮疹、继而双肺弥漫性粟粒、斑片影,在当地行皮疹病理检查确诊为结核,反复抗结核治疗4年,无效,又按疑似“耐药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等换二线抗结核方案治疗,仍无效,最终死亡。血CD19<1,最后疑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皮肤结核、深部真菌病。 例2:2岁,男童。有1姐姐,12岁,身体健康。曾有2个哥哥,均在1岁左右夭折。因反复发热入院,当地抗感染治疗无效。行胸部CT检查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门
    郭新美 主任医师 2014-12-18 18:36:27
  • 女性反复感染HPV,会增加宫颈癌的风险吗?女性反复感染HPV不一定会得宫颈癌。全球大多数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种型别的HPV,因为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如果反复感染可能是因为自身免疫力低下,属于易感人群,也有可能是有不健康的性行为或者性伴侣携带HPV病毒,导致交叉感染。哪些人更容易得宫颈癌?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其它危险因素还有:·初次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或高风险性伴侣;·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例如器官移植后或HIV阳性;·有性传播疾病;·有HPV导致外阴或阴道不典型增生病史的;·
    庞艳华 副主任医师 2020-09-02 08:31:39
  • 这个情况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引起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排尿不利以及肾脏反复感染,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不多见的,建议及时去泌尿科进行检查,明确自身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做好自身清洁卫生工作,避免感染
    黄海 主任医师 2019-10-24 22:48:53
  • 这个情况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引起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排尿不利以及肾脏反复感染,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不多见的,建议及时去泌尿科进行检查,明确自身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做好自身清洁卫生工作,避免感染
    黄海 主任医师 2019-09-17 23:32:51
  • 这个情况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引起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排尿不利以及肾脏反复感染,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不多见的,建议及时去泌尿科进行检查,明确自身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做好自身清洁卫生工作,避免感染
    黄海 主任医师 2019-08-31 07:27:52
  • 糖尿病患者伤口反复感染的原因是什么,很多的患者都不理解,今天就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个糖尿病患者伤口反复感染的原因:第一,没有重视。以为出现伤口了很普通,自己简单处理一下即可,这样的小伤也去医院,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的确,对于一般的伤口而言,你甚至不处理它自己也会好,这是我们身体的本能,自身就有免疫能力。但是对于高血糖病人,让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变得太弱,愈合能力就会降低。长时间得不到愈合,自然感染的几率就高了。第二,根本因素没有解决。这里根本因素并不是单指高血糖,也包括下肢的血液供应、神经功能障碍,而很多病人都会把重心放到血糖控制上。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伤口愈合的关键因素,你就是血糖控制得再好,其他
    牛剑 住院医师 2021-01-09 10:18:07
  • 不少小朋友耳朵后面有个小洞,经常流水和牙膏样分泌物。有时还会形成大脓包。反复发作,孩子苦不堪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这个问题。耳后及耳垂下方小孔并引起孩子耳后及耳周反复脓肿的病因是“第一鳃裂瘘管”。鳃裂瘘管为鳃囊、鳃沟相通或鳃沟不消失而生成鳃裂瘘管的外瘘口及全程。第一鳃裂瘘外漏口可位于耳后沟或耳垂下方,内瘘口可位于耳道深部或耳甲腔,瘘管及囊体可穿行与耳道及耳甲腔软骨,或可累计腮腺甚至面神经,解剖非常复杂。临床上可表现为耳内流脓,下颌角后下方或耳后及腮腺区有肿块,压之耳内分泌物增多,继发感染可出现疼痛、发热、脓肿形成等症状。手术彻底切除瘘管组织是根治此病唯一方法。但由于第一
    焦宇 副主任医师 2019-08-10 20:46:32
  • ,手上就会沾上成千上万个感染虫卵,手再去摸其它食物或物品,因而造成虫卵传播,增加了再次感染的机会。宝宝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后,被吞入的虫卵在1个月左右就可发育成虫,如此循环就可导致反复感染,不易治愈。  因此,在托儿所、幼儿园,如果不注意搞好宝宝的卫生,就容易互相传播,使原来已治好的宝宝又重新感染上蛲虫。所以一定要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幼儿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王新良 主任医师 2020-09-23 06:02:5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