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8条结果

  • 近2周明显感觉心理门诊患者持续增加,以周末更加突出,我想可能与休周末的学生、年轻人有很大关系,总之我的周末班是比平日更忙的班,就拿上个周日来讲,一天看了四十多位患者,首诊的患者占三分之二以上,很难不加班,当晚喉咙明显不适。其实,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进医院看病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增强了,尽管抑郁焦虑这些情况在有部分人看来很排斥,但来医院明确一下也是一部分来诊者的目的,这些群体以学生和年轻人为主,他们通常说“看看有没有抑郁症”或“我觉得可能有抑郁症”,同时,他们还提到“给家人说不理解”,其中学生群体陪诊的家长大部分表现出对孩子的指责和埋怨,一看亲子关系就出问题了,而这种情况也是目前青少年情绪
    冯丽平 主治医师 2020-11-10 00:04:35
  • 不稳定、行为改变及睡眠等问题。其实,这都是正常的情况,因为长久在家中隔离,远离人群和社交,不仅是大人,孩子也会憋坏的。疫情如果影响到居家隔离的小朋友的心理状态,可不能忽视!在整个疫情的环境下,无论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怎么样,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焦虑。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有一种重获控制感,重获安全感的需要。二、孩子不愿意上网课。近期心理门诊出现了一批由家长带着来就诊的“拒绝上网课”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在非疫情期间也不定时会出现,他们常常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一次的考试失败或者担心自己的失败从而导致拒绝参与学习的竞争,不愿意承担成长的痛苦造成的。我们称之为“彼得潘综合征”,孩子常常伴有
    王克 副主任医师 2020-05-11 16:04:00
  • 不稳定、行为改变及睡眠等问题。其实,这都是正常的情况,因为长久在家中隔离,远离人群和社交,不仅是大人,孩子也会憋坏的。疫情如果影响到居家隔离的小朋友的心理状态,可不能忽视!在整个疫情的环境下,无论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怎么样,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焦虑。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有一种重获控制感,重获安全感的需要。二、孩子不愿意上网课。近期心理门诊出现了一批由家长带着来就诊的“拒绝上网课”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在非疫情期间也不定时会出现,他们常常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一次的考试失败或者担心自己的失败从而导致拒绝参与学习的竞争,不愿意承担成长的痛苦造成的。我们称之为“彼得潘综合征”,孩子常常伴有
    王克 副主任医师 2020-05-11 16:02:39
  • 之前写过疫情下的焦虑情绪,也提过调整的方法,可能对大部分人有点帮助,甚感欣慰,但是也果不出所料,疫情后门诊涌现出一批疫情相关的焦虑症患者。 这类患者病情表现大致分三种:一类是担心自己和家人感染病毒,一点清嗓咳痰腹部不适就往这方面考虑,身上有不舒服的地方还不敢到医院,也有很自觉到医院要求大夫查核酸检测的,期间把自己从头到脚全面武装,要求住院等,同时表现焦躁不安,睡眠不好,做噩梦;另一类是不担心感染病毒,只因疫情期间无法出门活动,居家又不会娱乐方式,注意范围变窄,过分关注孩子,或自身健康,多虑,烦恼不断,徒增担忧,终日不安;还有一类是看到网上视频因病毒而去世等负面消息,内心痛苦,情绪
    冯丽平 主治医师 2020-04-25 09:59:42
  • 最近疫情爆发,大家都人心惶惶,尤其这个特殊时期有点感冒症状的更坐不住,担心自己被感染了,还有的就是没有症状,对自己身体细微的变化特别敏感,也担心被传染,因此在微医平台接了太多这样的案例,如果不宣传居家不宣传医院危险,估计医院早就人满为患了。 瘟疫就属于天灾人祸一类,平时焦虑值不高、不被疫情影响的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像平时就比较敏感、容易焦虑、或者被疫情影响健康的一类人可能会引起心理应激状态,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如果程度还在可控范围内,建议: 1.转移注意力,不要总盯着疫情讯息,可以多与家人交流,一起游戏,陪伴孩子等,现在网络发达,可以视频与想联系但长时间没联系的朋友聊聊天,会倍增心里的温暖
    冯丽平 主治医师 2020-02-01 14:25:37
  • 现在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孩子的思维、压力问题都随之而来,同时,各种困惑、情绪问题也相伴而来。 孩子的问题一般都会涉及到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等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帮助获得成长。
    冯丽平 主治医师 2020-01-20 09:31:04
  • 目前,大家对情绪的认识并与疾病的挂钩并不到位,甚至谈到抑郁症就认为等同有自杀想法,有的人认为情绪不好不是问题,而去纠结诱发事件,情绪不好不用花钱去看,更不用吃药,有的更担心家人或身边的人知道自己的状态,而一个人忍受,自生自灭,导致一直拖延,其实这种情况很危险。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和情绪有关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种:1 学生,初中高中生大学生为主,以学习压力或生活环境相关,有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或混合出现,也有表现躁狂情绪,疾病诊断方面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混合性抑郁焦虑,适应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 2 成年人,迫于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常见,诊断有抑郁症,焦虑症(包括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 3 老年,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变化大出现情绪波动很常见,也是以抑郁焦虑表现为主,还经常出现各种身体不舒服,但总查不出病因。 以上都应引起注意,出现迹象多咨询明确一下肯定有益身心健康。
    冯丽平 主治医师 2020-01-18 09:33:53
  • 胡大一:焦虑导致的高血压应服抗焦虑药物,而不是服用短效降压药。文章实在粘贴不过来,可搜文章名称自助看文章
    冯丽平 主治医师 2020-01-22 1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