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7条结果

  • 不全,最常见的就是胰岛素分泌功能不全引起的糖尿病,而胰腺内分泌激素因为肿瘤或增生等原因发生分泌过多的情况,就会引起低血糖症(胰岛素瘤)、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腹泻(VIP瘤、胃泌素瘤)、皮疹(胰高血糖素瘤)等相关症状。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2024-07-13 05:54:20
  • 神经内分泌肿瘤最新的NCCN指南解读(金佳斌,瑞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团队)最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CCN指南又来了。我重点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要点和更新整理出来,先是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上一版区别不大,检查还是CT,磁共振,有条件加双显(FDG和68Ga PETCT或PETMR,我院有),肿瘤标记物(NSE,CgA等),有条件做基因检测。治疗方面,小于等于2cm的可观察、剜除或标准切除;大于2cm/有侵袭性/淋巴结阳性的建议行标准切除。然后是胃泌素瘤单独列出,其实这个肿瘤太罕见,但是很有意思。好发于胃泌素瘤三角(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接处,十二指肠的第2、3段的边缘和胰腺颈部与体部
    金佳斌 副主任医师 2020-08-05 23:36:18
  • 程度较高,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治疗效果较差。 虽然从G1到神经内分泌癌,其恶性程度是逐渐升高的,但并不代表G1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就一定比癌治疗效果好,它受发现的早晚,是否有转移以及采取的治疗措施影响较大。 临床表现 1.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岛素瘤通常表现为阵发性低血糖, 可能引起意识模糊、视觉改变、行为异常、心悸、出汗和发抖; 胃泌素瘤通常表现为消化性溃疡病,腹泻也可成为其突出特征; 胰高血糖素瘤相关的典型临床综合征,包括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唇炎、糖尿病、贫血、体重减轻、腹泻、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神经精神症状; 血管活性肠肽瘤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水样泻、低钾血症和胃酸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2024-08-18 19:05:48
  • 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 2. 糖尿病:慢性腹泻是糖尿病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主要见于胰岛素依赖型患者。 五.神经内分泌肿瘤 1. 胃泌素瘤:主要表现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腹泻。 2. 嗜铬细胞瘤:腹泻的机制考虑血清中高水平的血管活性肠肽、儿茶酚胺和降钙素,激活了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增加了脂解活性,引起腹泻。 六.其他原因 1. 艾滋病(HIV):慢性腹泻发生率为 30%~70%。 2. 旅行者腹泻(TD):目的地是最相关的风险因素,而旅行目的和旅行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大肠杆菌被认为是 TD的常见原因。 3. 钩虫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的热带地区感染率高达 80%。 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这种情况发生在 5
    赵刚 主任医师 2020-03-07 20:27:55
  • 慢性腹泻 胃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缺乏。 肠道感染: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钩虫病等。 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多发息肉、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肠道肿瘤。 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 肝胆疾病: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泌素瘤、类癌综合症、糖尿病性肠病等。 其它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尿毒症、放射性肠炎等。 药物副作用: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考来烯胺等。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亦可引起腹泻。 神经功能紊乱
    蒋伟 副主任医师 2022-04-14 10:17:00
  • 。刘亮教授课题组分析了本中心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数据和全球最大的美国SEER数据库,发现病灶限于局部的胰岛素瘤(I-III期)为低度恶性肿瘤,其预后明显优于其他功能性NET(包括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VIP瘤等)和无功能性NET;但只要出现转移,性质则出现明显改变——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的胰岛素瘤(IV期)恶性程度显著升高,其总生存期基本等同于其它IV期无功能性NET。3,局限期胰岛素瘤和转移性胰岛素瘤分属不同疾病,应该分别讨论。课题组认为在分析无转移性pNET时,应将胰岛素瘤与非胰岛素瘤分别分析,这更符合胰岛素瘤和其他神经内分泌瘤的生物学行为。而针对伴远处转移的胰岛素瘤,其预后与其他神经内分泌瘤相似
    刘亮 主任医师 2019-10-03 10:42:09
  • 广泛应于治疗体积较小的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尤其是 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19]。以往在开放式手术中,通过触诊可以准确的定位肿瘤,如今,EN更多的通过腹腔镜或机器人的微创方法进行。其适应症包括病变大小≤40mm,距主胰管(MPD)至少2–3mm,并且无恶性证据[2]。因此详细的术前评估是十分重要的,术中B超可以帮助确定肿瘤与主胰管(MD)的距离。我中心于2016年比较了31例REN和25例开放性EN(OEN),结局显示机器人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100vs.140min,P=0.009)并减少术中失血(32.5vs.80.0mL,P=0.008)。两组之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CR-POPF率相似
    金佳斌 副主任医师 2020-03-20 08: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