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1条结果

  • 学习了,
    2020-10-03 07:13:45
  • 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喝。
    2020-10-01 07:08:17
  • 好文章。
    龚飞飞 二级心理咨询师 2020-09-28 06:13:52
  • 学习了,谢谢分享
    钟启华 主治医师 2020-09-27 06:21:38
  • 手术结束,肿瘤完整切除。
    史冠军 主治医师 2018-07-16 12:53:25
  • 上班第一天,腹膜后肿瘤手术,加油。
    史冠军 主治医师 2018-07-16 08:47:32
  • 表象所迷惑,人为地让这些病人多次手术甚至让其失去治疗的机会而提前离开人世。你说,这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 我收到的第一个阑尾粘液癌的病人是在3年前,男性,65岁,因阑尾粘液癌已做四次手术,最后还落下了结肠瘘,腹胀、吃东西很少,骨瘦如柴,用他自已话来说“这样的日子真是生不如死!”。此事虽然是这样,但外科手术就真正能缓解他目前的情况吗?作为外科医生的我也曾怀疑手术是否有这种“神功”。我们见得少,故请来了301医院的知名外科教授蒋彦永主任,他看过病人的核磁片后对我们说:“粘液已充满腹腔了,必须用手术的方式进行“细胞灭活”然后术后辅以腹腔灌注热化疗,这种病人不但能得到长久生存,还能明显提高生活
    史冠军 主治医师 2018-07-14 12:01:49
  •         作为一个肝胆外科医生,几乎天天都遇到有人问我:“我有胆囊结石,想保胆取石,好不好?”我每次都要苦口婆心,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我现在想借这个平台告诉大家,简单地总结成一句话:如果胆囊有病一定要切除,只有胆囊功能完全正常才考虑保胆!        1、为什么要切除胆囊?航天中心医院普外科史冠军        当胆囊有结石、慢性炎症、息肉等病症时,它对于人体来说就是一个病灶,保留它在体内,随时会出现症状,轻者疼痛,严重时需要手术,更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结石、炎症二者是互相促进的。有结石多数会有炎症,而炎症可以促进结石的形成和发展。再说,到目前为止,胆囊结石的形成机理并非完全清楚,就是把结石取尽了,也没有可靠的方法预防结石而使结石不复发,几乎所有病人,过几年结石都会复发,到时只好再做手术。至于息肉,特别是较大的,有可能是癌前病变,那就更加该切除了。如果是慢性炎症,胆囊往往已经没有没有功能了,胆囊有病,又没有功能,还是一个危险的定时炸弹,那为什么还要留呢?其实,保留胆囊的手术比切除胆囊简单很多,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肝胆外科专家仍然不主张保留胆囊,就因为保留胆囊存在结石复发的隐患。        2、胆囊切除后,会有什么后果?        正常胆囊的功能是在非进食时储存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必要时加以浓缩,当进食时,再收缩排泄这些胆汁到肠道协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通俗地描述就是:假如胆汁是一种产品,肝脏是胆汁的工厂,胆囊是一个胆汁的仓库,胃肠道是胆汁的市场,仓库是可有可无的。很多患有胆囊疾病的病人,如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胆囊的仓库功能已经没有了,但是并没有任何感觉,所以切除胆囊对他(她)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胆囊功能完全正常的话,切除胆囊后,由于进食与胆汁排泄不协调,在术后的最初数个月内可能有脂肪泻,就是吃油腻食物时可能会有腹泻症状,但是对身体影响也不会很大(有些情况可能还有益,比如比较肥胖的,减少脂肪的吸收,有利于减肥,呵呵);由于人体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通过自身调节。如人体可以调整到:在进食时胆汁分泌增加,非进食时胆汁分泌减少或者停止分泌;胆管也可以适当扩大一些,用来储存胆汁。所以,即使是胆囊功能正常的,大多数人在切除胆囊后过几个月脂肪泻也会消失。胆囊切除手术已经进行了100多年,现在全世界每年切除胆囊的例数达目前到数百万例,事实证明,切除胆囊是安全可行的。有个别学者研究认为切除胆囊后,可能提高大肠癌发病率,但不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结论,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业界权威一致认可。权衡利弊,综合评估,对于胆囊结石、胆囊炎,教科书和专业参考书上的治疗原则仍是切除胆囊,仍然是首选方法;至于有些专家建议保胆手术,由于胆结石保留胆囊,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一般都需要再次手术,有待进一步对利弊进行评价。               3、保胆取石可行吗?        上面已经介绍了,一般情况,患有胆囊结石是应该切除胆囊的!但是,如果患有胆囊结石,通过正规的检查评估,有充分的证据,如胆囊造影或核磁共振成像,证明胆囊功能完全正常、而且没有炎症或炎症轻微,还是可以考虑保留胆囊的。但是,在做了保胆取石手术后,你仍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改变之前的饮食习惯,或者长期服药预防胆囊结石复发。但是仍然有复发可能。
    史冠军 主治医师 2018-07-14 12:01:40
  • 1、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但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2、腹膜刺激征: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常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常提示阑尾炎已发展到化脓、坏疽或穿孔的阶段。 3、右下腹包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4、结肠充气试验:病人取仰卧位时,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改良结肠充气试验:指在腹部查体时,按压腹部其它部位时引起右下腹疼痛 5、腰大肌试验:病人取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6、闭孔内肌试验:病人取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7、直肠指诊:阑尾位于盆腔或炎症已波及盆腔时,直肠右前壁有触痛,如有直肠膀胱隐窝处积脓,直肠前壁不仅有触痛且有饱满感或波动感。
    史冠军 主治医师 2018-07-14 12:01:31
  • 痔疮的发病率很高,痔疮患者经手术治疗或其它疗法治疗后,复发率亦较高。究其原因,除治疗不彻底外,不注意预防痔疮的发生,也是重要的因素,预防痔疮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锻炼: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踢毽子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这是因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可以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预防痔疮。 航天中心医院普外科史冠军   (2) 预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时间有早、中、晚饭后的不同习惯。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排便时不感到排便困难,便后有轻松舒适的感觉,这表明胃肠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结坚硬,不仅排便困难,而且由于粪便堆积肠腔,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而使痔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为防止大便秘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合理调配饮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也可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   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所以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这对于预防痔疮的发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③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对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调配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因长期服用泻药不仅可以使直肠血管充血扩张,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3) 注意孕期保健:妇女妊娠后可致腹压增高,特别是妊娠后期,下腔静脉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迫,直接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容易诱发痔疮,此种情况在胎位不正时尤为明显。因此怀孕期间应定时去医院复查,遇到胎位不正时,应及时纠正,不仅有益于孕期保健,对于预防痔疮及其他肛门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   (4)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是贮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脓肿。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诱发痔疮。因此,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熏洗,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   (5) 其它:腹压增高,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临床上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肿瘤压迫腹腔内血管,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可致肛门直肠血管扩张,而引起痔疮,此时应首先治疗肝硬变。不应急于治疗痔疮,因为肝硬变缓解后痔疮症状是可以改善的。   痔疮预防最好的四种方法   目前,痔疮的最佳预防办法是:   (1)每次排便超过3分钟的,应逐步控制在3分钟以内(若控制在1分钟以内,一二期痔疮可自行康复)。   (2)司机、孕妇和坐班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做10次提肛动作。   (3)习惯性大便干燥者,在每天晚饭后(隔一小时)生吃白菜心三至五两。   (4)便后不能及时洗浴的,蹲厕起身前,可用较柔软的多层(2×4厘米)卫生纸夹在肛门处(半小时后取出即可)。这样,在走路运动时,能使直肠静脉迅速活跃还原,正常回流。   痔疮七忌   忌饮酒 饮酒可使痔静脉充血、扩张,痔核肿胀。   忌辛辣 痔疮患者如果嗜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等,可促使痔疮充血,从而加剧疼痛。   忌饱食 暴饮暴食、进食过饱,会加大痔疮的发病程度。   忌久坐 久坐不运动,会使腰、臀部的血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加重痔疮的病情。   忌紧腰 过紧束缚腰部,会妨碍腹腔及肛门的血液回流,影响肠的正常蠕动,给排便带来痛苦。   忌憋便 粪便在肠道里滞留的时间长了,水分被过多吸收便会干硬,造成患者排便困难、腹压增加、痔裂出血。   忌讳疾 痔疮患者不能因为部位特殊而不好意思就医,或者认为是小毛病而不予重视,导致病情严重给尽快治愈带来难度。 痔疮手术后的自我调养知识   (1)保持大便通畅:痔疮术后一般要在24小时以后方可第一次排便。在禁止排便的这段时间里,应多饮水和食用有润肠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果汁和青菜汁等,这样可以促进排尿和避免大便秘结。由于手术损伤肛管皮肤,引起括约肌痉挛,所以第一次排便前应口服麻仁润肠丸、地榆槐角丸、果导片等润肠药物。为防止大便干燥,应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和高脂肪油类,不应每日依靠泻药排便,如有便秘,可于临睡前口服麻仁润肠丸、地榆槐角丸、牛黄解毒丸或果导片,待大便变软后应立刻停药。   (2)便后坐浴:坐浴是清洁肛门,促进创面愈合和消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每次便后都必须坐浴,坐浴时先用热气熏,待水温适中时,再将肛门会阴部放入盆内洗涤坐浴,每次20分钟左右。坐浴可用温热盐水、中药祛毒汤、康复新液100mL+500mL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等。   (3)换药:痔注射术后可将消炎痛栓、洗必泰痔疮栓、红霉素栓、马应龙痔疮栓等药填塞于肛门内即可。开放创面除使用上述栓剂外,亦需将凡士林油纱条、中药生肌玉红膏纱条或红粉纱条等填塞肛内并用其保护创面,以利于创面引流。   (4)术后活动:一般讲手术创面较大,而伤口尚未完全愈合期间,应尽量少走路,这样可避免伤口边缘因用力摩擦而形成水肿,延长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3个月左右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以防愈合的创面因摩擦过多而引起出血。 痔疮与性生活   性生活时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尤其是盆腔和臀部肌肉持续收缩。这就会增加肛门周围血液循环的阻力,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并一直持续到性生活结束。而痔疮,则是肛门周围的静脉丛突出于粘膜外(内痔)或肛门外(外痔)。若性生活过频,肛门静脉经常发生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曲张,瘀血,突出于粘膜或肛门外,以致不可逆转,这就发生了痔疮。同样道理,经常忍精不泄,臀部肌肉群持续收缩,也会影响肛门静脉丛的血液循环,形成痔疮。俗语说“十男九痔”,痔疮之所以好发于男士,恐怕与房事过频和忍精不泄有一定的关系。 准妈妈预防痔疮的方法   1、合理饮食:]孕妇应该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同时还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最好喝些淡盐水或蜂蜜水。尤其是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辣椒、胡椒、生姜、大蒜、大葱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   2、适当运动:孕妇不宜久坐,应适当运动,以促进肛门直肠部位的血液回流。每天坚持做10—30次提肛动作,这样做能减少痔静脉丛的淤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发病。   3、防止便秘和腹泻:不要久忍大便,要养成定时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果一次排不出来,可起来休息一会儿再去,排便困难时可用些润肠通便的药物,如麻仁润肠丸,果导片等,不宜用泻药,更不应用压力较大的灌肠等方法来通便,以免造成流产或早产。   4、妇女孕期及产后避免久站久坐,要采用新法接生,以避免严重会阴撕裂。否则,分娩时痔疮容易水肿、外脱、增加病人痛苦。 老人甩甩手 预防痔疮发生   老年人由于腹腔血液循环不畅,肛门部位的静脉更易扩张。痔疮是老年人的多发病,甩手运动可改善腹腔血液循环,是防治痔疮的一个较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具体做法:站立,两脚分开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两臂用力向后伸,甩手。每甩一次,两脚趾同时用力在地上一抓,大小腿肌肉用力一缩,肛门也用力向下提缩一下。两臂自然还原时,浑身放松,同时还要配合呼吸。甩手时吸气,放松时呼气,一次要甩手100~300次。
    史冠军 主治医师 2018-07-14 12:01:22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