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9条结果

  • ;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939年,因抗战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辗转迁至四川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上海。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该校素以学风严谨、勤奋刻苦著称,对学生注重基础训练,严格考试制度,悉心培养我国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并不断选拔优秀学生到国外深造。  1973年,张海根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并以优异成绩分配至附属中山医院内科。师从著名消化病学专家刘厚钰教授、著名肝癌研究专家汤钊猷教授、著名心血管学家诸骏仁教授等,并历经消化科、血液科、神经科、心脏科、肾病科、肺科、急诊科等反复轮转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24-04-19 09:30:30
  • 之前胃镜检查,有胃息肉,有点大,挑不出来,现在要去问专家要不要动手术,想去上海中山医院看,有没有推荐的医生
    用户wy00010287675 2021-04-29 06:39:48
  • 为什么要行消化内镜检查随着我们饮食西化,胃肠道疾病越来越多,常见的如慢性胃炎、结肠炎,胃肠道溃疡,还有一大部分为胃肠道肿瘤。由于胃肠道肿瘤一旦发现经常为晚期,所以大家经常谈“癌”色变。为什么消化道肿瘤一发现时经常为晚期?那是因为胃肠道都为空腔脏器,胃肠道自身有一定的容积空间,起始早期小肿瘤相对粗大的胃肠管道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当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引起管腔狭窄或者肿瘤大到一定程度开始出血时才会有腹痛、便血等症状,而那时肿瘤往往已经长得很大,有其他器官的浸润侵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的预后与肿瘤发现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肿瘤通常预后良好,早期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肿瘤一般无手术机会,预后差,生存率很低。因此早期发现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胃肠镜检查是早癌筛查最重要的手段,没有一个检查可以替代。我们平时的体检经常是血液学检查、超声影像学检查,腹部CT,磁共振等检查,这些检查对肝胆等实质性脏器比较敏感,而对胃肠道小肿瘤的敏感性不高,很容易漏诊,因此很多患者觉得每年都做体检为什么一查还是胃肠道肿瘤晚期,那是因为他们漏做了最重要的检查——胃肠镜检查。 这是一个很可惜的例子,该名患者肠道上有两个病变,较外侧的一个是腺瘤,一般为良性病变,可以在内镜下手术切除。而紧邻这个腺瘤内侧即是一个很大的癌性肿瘤,预后很差了,这种癌性肿瘤一般也是从一个类似腺瘤慢慢长大癌变而来,如果他的肠镜早做半年可能就是一个好的结果了! 胃肠道病变多种多样,重点是在病变癌变之前发现它,把它彻底切除。所以为什么要行消化内镜检查,即是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根除病变,让“癌变”滚蛋!!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12-10 21:24:05
  • 什么是消化内镜?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目前常用的有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小肠镜、内镜超声、胶囊内镜、胆道镜等等。消化道内镜技术开辟了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新纪元。应用消化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消化腔内的各类病变,并且可以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及做各种病变的内镜下的治疗,避免了既往开腹大创伤手术。消化内镜从既往的单纯检查逐渐过渡到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从此消化内科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内镜手术科室。当然,大家还可能听说过不插管的内镜,那就是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就像一部小型摄像机。吞服智能胶囊进入人体后拍摄许多消化道照片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12-02 23:47:12
  • ERCP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成为胆胰疾病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ERCP动画欣赏消化界胰胆管结构示意图十二指肠镜(侧视镜)先端ERCP胆总管取石示意图ERCP在胰胆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首选的、易于接受的治疗方式。临床常见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是ERCP诊断及治疗的拿手好戏。治疗效果非常好了。以后的学习内容会陆续增加ERCP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内容,因为适应症和禁忌症决定了内镜治疗的主要依据。虽然ERCP历史不长,但国内ERCP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句话对于我们想了解一点ERCP知识的人来讲好像就有“然并卵”嫌疑啦。ERCP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09-11 22:36:24
  • 大肠息肉摘除后是否会再长?多长时间复查合适?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今天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约50%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术后4年内出现息肉复发。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02-24 20:59:27
  • 什么是胃肠息肉?胃肠道息肉就是在胃肠道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胃肠道息肉按其所在病变部位可分为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以结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2胃肠息肉的危害?胃肠息肉可引起消化道梗阻等并发症;严重的部分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可形成肿瘤,部分息肉为癌前病变。息肉组织学可分为4类:肿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炎症息肉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生长十分缓慢,基本上不会癌变。而腺瘤型息肉又分有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这些腺瘤性息肉最易发生癌变。据研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为5%-40%,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息肉越大,癌变的机会也越大。3息肉具有家族性么?息肉患者,尤其是多发息肉患者,其家族成员也常患有息肉,因为息肉这种病具有家族性,又叫家族性息肉病,如家族性腺瘤病、黑斑息肉综合症等。如若发现家人有息肉病,其他成员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癌变。4胃肠息肉的症状胃息肉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伴有合并症时才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或出血;幽门部带蒂息肉凸入幽门时往往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结肠直肠息肉症状比较常见,结直肠息肉如果较大,经常受到粪便摩擦,可使其粘膜糜烂,粪内有血液和黏液,表现的症状为大便血色鲜红,血量不多,混有黏液,血多在粪便表面,若出血量大,或出血日久,可引起消瘦、贫血,息肉较大时,也可出现里急后重、便秘、肛门流出较多分泌物等症状。5胃肠息肉如何处理?目前高频电凝切除为内镜治疗息肉中重要又最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是利用高频电流将接触到圈套的组织产生高热而被烧灼切断,完整快速地切除息肉并彻底止血。此方法不仅操作简便,病人无痛苦,费用低廉,并发症较少,而且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另外还有高频电灼、激光治疗、注射摘除、冷冻疗法、活检钳除法、分期批摘除法、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等方法。6胃肠息肉术后饮食原则。1、禁食时间,视息肉大小决定;饮食需从全流到半流到软食再到普食。流质食物最好是高营养、无饮食需从全流到半流到软食再到普食。流质食物最好是高营养、无条、馄饨等,少量多餐,每日3~5餐。饮食原则:呈半流质状,其蛋白质含量达到正常需要量,纤维含量极少。1周内忌粗糙食物。保持术后大便通畅;2周内避免做剧烈运动:如爬山、跑步、仰卧起坐等。2、饮食原则为:食物无刺激性,呈液性,少食多餐,宜选不宜胀气,不过甜的食物,如鸡蛋汤、米汤、菜汤、藕粉等。餐后宜平卧20~30分钟3、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患者应细嚼慢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腌制品,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禁忌烟酒,饮食有规律。预防胃肠道息肉“六要”1.要主动:建议40岁以上的人,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该主动去做1次胃(肠)镜检查。2.要根除:不论何部位,何种类型,或大或小的息肉,都要设法根除,免去后患。3.要送病理检查:因为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定息肉的良、恶性。4.要注意胃肠道外的异常:有些种类的息肉常伴有胃肠道的异常,如神经系统肿瘤,骨骼及皮肤软组织肿瘤,乳腺、肺、卵巢肿瘤,牙齿发育异常,嘴唇或皮肤紫纹或色素沉着等。5.要注意家人:这里指的家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某些胃肠道息肉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若亲人中有被确诊为遗传倾向的息肉时,自己应主动去医院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6.要复查:属良性者,根除后6个月至1年复查1次胃(肠)镜,如无问题,2~5年后再复查1次;恶性者,应根治后3个月、6个月、1年各复查1次,无复发者,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02-15 12:17:31
  • 、两侧附件区占位、脊柱侧弯、心脏瓣膜钙化、两下肺肺大泡等复杂的其它脏器病变。诊断较为明确:胆总管多发结石伴感染;胆囊结石。针对这样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肯定是不考虑了,因为患者根本不能耐受,但胆道多发结石、胆道感染可引起胆道的堵塞、阻塞性黄疸进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有很高的死亡率,内科输液保守治疗肯定是不行的。在既往该类患者是否能存活下来可能只能靠“天意”了,但现在我们凭着先进的内镜技术为患者成功进行了ERCP手术,在患者胆道内置入了一根救命的胆道支架,从而疏通了胆道,为患者实现了“带石”生存。(见图1、图2) 图1:扩张的胆总管内可见多枚结石图2:内镜下置入的胆道支架ERCP全称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在内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02-15 11:52:27
  •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l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各地的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为5%~24%,其中25%以上的患者为此而就诊,每年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患者的生存质量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996年我国北京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人群患病率按Manning标准和罗马标准分别为7.26%和0.82%,其中有20%的患者频繁就诊。2001年广州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人群按罗马Ⅱ诊断标准患病率为5.6%,就诊率为22.4%。可见,IBS在我国也是值得重视的医疗问题。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IBS属多因素的生理心理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心理社会因素与IBS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近年已注意到肠道急性感染后在易感者可引起IBS。脑-肠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调以及影响该调节功能的肠道免疫系统的异常,近年已受到重视。诊断标准、分型和诊断步骤一、诊断标准推荐采用目前国际认同的1999年提出的IBS罗马Ⅱ诊断标准。1.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以下3项症状中的2项:①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排便后缓解;②腹痛或腹部不适发生伴有排便次数的改变;③腹痛或腹部不适发生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IBS的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则越支持IBS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④黏液便;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二、分型根据临床症状,IBS可分为腹泻为主型、便秘为主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3个亚型。1.腹泻为主型:符合下列症状②、④、⑥项中之1项或以上,而无①、③、⑤项;或有②、④、⑥项中之2项或以上,可伴①、⑤项中之1项,但无③项。2.便秘为主型:符合下列症状①、③、⑤项中之1项或以上,而无②、④、⑥项;或有①、③、⑤项中之2项或以上,可伴②、④、⑥项中之1项。3.腹泻便秘交替型:下列症状交替出现。分型依据的症状:①每周排便<3次;②每天排便>3次;③块状或硬便;④稀烂便或水样便;⑤排便费力;⑥排便急迫感。关于诊断标准的说明:IBS的诊断标准以症状学为依据。罗马Ⅱ诊断标准是根据近年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证据,对以往提出的诊断标准的修改。该诊断标准体现了以下几个重要原则:诊断应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IBS属肠道功能性疾病;强调腹痛或腹部不适与排便的关系,体现IBS作为一个特定的症候群有别于其他肠道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腹泻、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痛等)。该诊断标准将判断的时程延长至12个月,规定其间至少有12周时间有症状,但可以不连续,反映了本病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可使器质性疾病特别是肠道肿瘤的漏诊几率降低。该诊断标准在必备条件中没有对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作硬性规定,只强调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的改变,可使更多病例得到诊断,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三、诊断步骤在严格遵循上述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作出IBS的诊断。检查方法的选择,要求既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以免增加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系统体格检查:这一项至关重要,当发现伴有“报警症状和体征”,包括如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他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时,应作相关检查以彻底查明病因;新近出现持续的大便习惯(频率、性状)改变或与以往发作形式不同或症状逐步加重者、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年龄≥40岁者,应将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列为常规检查。无上述情况、年龄<40岁、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典型IBS症状者,粪便常规(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寄生虫)为必要的检查。可视情况选择相关检查;也可先予治疗,视治疗反应,有必要时再选择进一步检查。2.实验室和器械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需要鉴别的器质性疾病选择相关检查。科研病例选择,下列项目为基本的必备检查:①血、尿、粪(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寄生虫)常规,粪便细菌培养;②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血沉;③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④腹部B超检查。3.随诊: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器质性疾病。治疗原则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的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一、一般治疗告知患者IBS的诊断并详细解释疾病的性质,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求医原因(如恐癌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力求发现诱发因素(如饮食因素、某些应激事件等),并设法予以祛除;提供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的指导建议,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对失眠、焦虑者适当给予镇静剂。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是IBS治疗的基础,轻症患者可能因此而不需要更多的进一步治疗。二、针对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对症状明显者,可酌情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1.解痉剂:腹痛可以使用抗胆碱能药,如阿托晶、普鲁本辛、莨菪碱等,但应注意不良反应。也可以使用相对特异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拮抗剂,如匹维溴铵。2.止泻药:腹泻可选用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但应注意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轻症者可选用吸附剂,如双八面体蒙脱石等。3.导泻药:便秘可使用导泻药,一般主张使用作用温和的轻泻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用的有容积形成药,如欧车前制剂或甲基纤维素,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PEG4000)、乳果糖或山梨醇。4.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新近报道5-羟色胺(5-HT)受体部分激动剂替加色罗对改善便秘、腹痛和腹胀有效,适用于便秘为主型IBS患者。5,抗抑郁药:对腹痛症状重且上述治疗无效,特别是伴有较明显精神症状者可试用抗抑郁药。三、心理行为治疗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心理行为治疗。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等。四、其他近年有使用益生菌治疗IBS的报道,其疗效和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五、中医中药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02-15 11:41:39
  • 门诊经常碰到很慌张的患者拿着体检检验单告诉我说:我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了?怎么办呀?很是恐慌~~针对这种情形,我觉得让他正确认识HP感染远比直接给他治疗重要的多。那么到底什么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其实它就是一种细菌,是定植于胃粘膜表面及粘膜层的微需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螺杆状细菌,其生长营养需求较高,适合于微氧环境,能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H.pylori的感染率发达国家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亚太地区感染率可达20%~90%。H.pylori一般主要是从儿童时期获得,其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密切接触后的口-口和(或)粪-口途径,并且除非治疗否则终生存在。一、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疾病1.H.pylori相关性胃炎H.pylori引起的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在欠发达地区可高达100%,其病理学特点为上皮细胞脱落、变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萎缩,肠化生等,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根据炎症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和全胃炎。临床上可无症状或伴有消化不良症状。2.H.pylori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目前认为H.pylori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原因是:H.pylori在发生了胃上皮化生的十二指肠黏膜上定植,损伤其黏膜;H.pylori感染后导致的高胃泌素血症,使得胃酸分泌增加;H.pylori在胃内产生的细胞毒素、炎性介质损伤十二指肠黏膜。研究发现80%~100%的DU患者存在H.pylori感染,根除H.pylori不仅加速溃疡愈合,而且降低了其复发率。 3.胃癌已知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它是H.pylori感染、环境因素、宿主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染H.pylori并不一定会发生胃癌,但多数研究均证明H.pylori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危险性。4.H.pylori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正常胃黏膜缺乏淋巴组织,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依赖于H.pylori的感染,细菌感染后通过直接(自身抗原)和间接(H.pylori特异性的肿瘤内T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引起了活跃的B细胞亚群的增生以及自由基的释放,从而引起遗传的异常和反应性B细胞的恶性转化。5 H.pylori与胃肠外疾病近年来人们发现H.pylori感染除了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外,其与胃肠外疾病似有关联。如H.pylori感染可增加心脑疾病的危险因素,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以及脑卒中的发生;H.pylori感染导致的胃泌素增加可刺激同为来自于内胚层的呼吸道上皮的增生,从而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硬皮病、酒渣鼻患者根治H.pylori后临床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此外,H.pylori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可能机制是H.pylori感染作为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通过慢性炎症免疫反应、毒素的释放、自由基的生成等引起感染局部和远处损害,从而导致或加重除胃肠疾病以外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当然,这些方面临床上尚有许多问题远未解决,其因果关系如何有待于阐明。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诊断尿素呼气试验(UBT)和 快速尿素酶试验(URT)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呼气试验比较简单方便,呼个气就能检测出是否有HP感染,对于畏惧胃镜检查的患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治疗目前来说患有①消化性溃疡②MALT淋巴瘤③萎缩性胃炎④胃癌术后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⑥个人强烈希望治疗者。这些HP感染患者是需要进行HP根除治疗的。治疗上我们会选用三联疗法(制酸剂+2种抗生素)或者四联疗法(制酸剂+铋剂+2种抗生素)治疗一到两周即可。因此得了HP感染的患者不需要太紧张,及时就医,符合根除治疗指证的口服药物即可根除哦~~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02-15 11:31:54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