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条结果

  • 【门诊】三名患儿,分别为6月龄、1.5岁以及3岁,脚趾、小腿以及头部紫色包,头部病灶位于皮下紫色不明显,出生时即被发现,后逐渐增大,实验阳性:患儿改变或哭闹憋气时,静脉畸形会变大或变小。 【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可探及肿物,CDFI:丰富的血流信号。2、磁共振平扫+增强:软组织不规则包,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边界清晰,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内见流空血管影及结节状短T1短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诊断】静脉畸形 【鉴别诊断】1、动静脉畸形皮温增高,有搏动感,可以排除。2、鲜红斑痣呈暗红色或淡红色,皮温不高,不凸起于皮肤,可以排除。 【诊疗方案】静脉畸形经皮硬化术
    李炯 副主任医师 2023-07-18 08:56:25
  • 【门诊】三名患儿,分别为2岁、7月龄以及8岁,出生时即被发现舌部、下唇以及左侧胸壁紫色肿物,后逐渐增大。 【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可探及肿物,CDFI:丰富的血流信号。2、磁共振平扫+增强:软组织不规则包,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诊断】静脉畸形 【鉴别诊断】1、动静脉畸形皮温增高,有搏动感,可以排除。2、鲜红斑痣呈暗红色或淡红色,皮温不高,不凸起于皮肤,可以排除。 【诊疗方案】硬化治疗 【代替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切除 【治疗过程】铺无菌单,细针穿刺畸形静脉团,术中造影观察病灶,呈不规则囊状分布及回流静脉显影,分多点多次硬化治疗。 【治疗效果】三名患儿行三次硬化治疗
    李炯 副主任医师 2023-07-26 16:11:43
  • 【门诊】血管畸形患儿,分别为2月龄、4月龄以及5岁,出生时即被发现膝部、枕部以及额头紫色肿物,后逐渐增大。【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可探及肿物,CDFI:丰富的血流信号。2、磁共振平扫+增强:软组织不规则包,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诊断】血管畸形【鉴别诊断】1、动静脉畸形皮温增高,有搏动感,可以排除。2、鲜红斑痣呈暗红色或淡红色,皮温不高,不凸起于皮肤,可以排除。【诊疗方案】硬化治疗【代替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过程】铺无菌单,细针穿刺畸形静脉团,术中造影观察病灶,呈不规则囊状分布及回流静脉显影,分多点多次硬化治疗。【治疗效果】三名患儿行2-3次硬化治疗
    李炯 副主任医师 2023-10-23 15:16:43
  • 【门诊】血管畸形患儿,分别为2月龄、4月龄以及5岁,出生时即被发现膝部、枕部以及额头紫色肿物,后逐渐增大。【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可探及肿物,CDFI:丰富的血流信号。2、磁共振平扫+增强:软组织不规则包,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诊断】血管畸形【鉴别诊断】1、动静脉畸形皮温增高,有搏动感,可以排除。2、鲜红斑痣呈暗红色或淡红色,皮温不高,不凸起于皮肤,可以排除。【诊疗方案】硬化治疗【代替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过程】铺无菌单,细针穿刺畸形静脉团,术中造影观察病灶,呈不规则囊状分布及回流静脉显影,分多点多次硬化治疗。【治疗效果】三名患儿行2-3次硬化治疗
    李炯 副主任医师 2023-10-11 15:53:41
  • 【门诊】1、家长产检超声发现宝宝体表无回声肿物,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2、患儿出生时即被发现体表包,按压较柔软,呈水囊样,无痛感。3、对于大龄儿童,自幼未发现病灶,偶然由于激烈运动或磕碰挤压,突然发现孩子体表巨大肿物,孩子一般无自觉症状,按压柔软呈水囊样。 【病情特点】体表肿物,表面肤色正常,或皮下轻微发青,按压无痛感,如水囊样改变。 【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提示无回声区,呈囊状改变,CDFI:无血流信号,2、磁共振检查提示长T1长T2信号,囊状改变,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 【门诊诊断】淋巴管瘤 【鉴别诊断】1、婴幼儿血管瘤:鲜红色,突出于皮肤表面,生长快,2、血管畸形:紫色
    李炯 副主任医师 2023-07-21 11:20:01
  •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属于脉管畸形,异常发育的静脉管壁菲薄,异常扩张扭曲而形成,是血管畸形之一。 【发病时间】静脉畸形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即胎儿时期就已经发生。所以出生时大部分会被发现。部分深部静脉畸形如四肢肌间隙静脉畸形,早期很难被发现,到学龄前或学龄期时由于活动量增加,出现疼痛症状时才引起重视而被确诊。 【好发部位】儿童静脉畸形好发于体表,特别是头颌面部、颈胸部以及四肢等部位。 【临床表现】静脉畸形呈紫色肿物,凸起或平于皮肤表面,皮温不高,早期按压无痛,后期静脉石形成后,会有疼痛感。 【静脉畸形分型】静脉畸形分四型,即:I型静脉畸形、II型静脉畸形、III型静脉畸形以及IV静脉畸形。 【关于
    李炯 副主任医师 2024-04-19 14: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