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条结果

  • 8.6%,P=0.001)。亮点2 专家共识推荐PPI作为ASA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所致消化道损伤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并就此制定了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流程图(图1)。图1. 共识推荐PPI作为防治ASA或NSAID相关消化道损伤措施的流程图亮点3 专家共识推荐,对于需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究竟是否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及何时停用应由心内科和消化内镜科两个专业的专家在权衡出血和血栓事件风险后确定。总 结ASA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抗血栓治疗的基石,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ASA致死性消化道损伤的比例很低,平均每5000例接受ASA治疗的患者出现l例呕血,而ASA每治疗1000例患者
    李宁 主治医师 2018-07-20 05:33:18
  • 很多病人因经常上腹痛、腹胀、进食后早饱感等原因就诊,然而胃镜检查却没有任何毛病。门诊病人很多、医生也就安慰了几句,叮嘱平常饮食多注意,最多再开一些奥美拉唑之类的药物,然而症状仍然反反复复。 这时患者往往更加焦虑,症状因此更加明显。此时需要考虑一种常见而又不能被第一时间识别和引起临床充分重视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有数据表明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高达5%-45%不等。 01 消化不良的定义和分类 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器质性消化不良常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胰腺炎等疾病。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具体定义为:在过去的半年内,持续性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超过3个月,而消化内镜检查找不出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并且这些症状无法通过排便进行缓解。 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局限于上腹部,包括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等。上腹痛一般不向其它部位放射。 根据症状的不同,FD分为两种亚型: 1.以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的上腹痛综合征, 2.以进食后腹胀、早饱感为主要表现的餐后不适综合征。 有时候两种病情可同时存在。 02 病因 FD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它不是单一病因的疾病过程,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综合征。 可能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与FD的关系有争议)、胃肠动力障碍、急性胃肠道感染、内脏高敏感性、精神与应激等,而一些饮食习惯也被认为与其有关:吸烟、饮酒、饮浓茶、饮浓咖啡等。 在实际生活中,发生在急性胃肠道感染及严重的抑郁与焦虑后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03 治疗 根据病因,目前FD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精神心理治疗是FD治疗的基础。一般治疗主要是向病人解释疾病的原因,让病人理解、了解FD的相关内容: 安慰其放松心情,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进食后症状加重者,在不改变热量摄入基础上,减少食入的容量、减少脂肪成分)、三餐规律、避免烟酒,避免过度疲劳; 对于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必要时接受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 二、单纯的不辅以药物的健康宣教见效缓慢,临床上常规辅以药物治疗包括: (1)促进胃肠动力治疗:是FD亚型中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及早饱感)患者的首选。研究发现,FD病人的胃排空延迟比例高达20%-50%,促胃肠动力药曲美布汀、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等可有效缓解症状。 (2)抗酸剂、制酸剂:该类药物用于治疗上腹痛综合症患者(即进食后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的病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PI)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等。也有研究证明以上药物与安慰剂疗效相近。 (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报道发现FD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3倍,且进行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部分FD患者的症状可得到长期改善。 (4)抗抑郁治疗:很多FD患者伴有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服用抗抑郁药如西酞普兰、氟西汀、米氮平、阿米替林等,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 图片 (5)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我国,中药结合西药的PPI和/或促胃肠动力药等,也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缓解率。 最后,作为专科的内镜医生,胃镜检查时注意观察贲门是否松弛及有无食管裂孔疝也是重要的内容(另设章节专述)! 有以上解剖结构功能改变的人群因为解剖结构的改变更容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没有内镜下的解剖结构功能异常的部分餐后烧灼感的患者可以诊断为“内镜下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总之,FD为慢性病程,预后良好。 部分患者的部分时间症状可能缓解,长期随访发现大多长期存在。仅1/3的患者症状可自行消失。 只要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胰腺肿瘤、肝胆疾病、消化道肿瘤、胃炎等)的消化不良后,可以进行2-4周的抑酸和/或促动力治疗,基本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如上述治疗仍无效归属难治性消化不良时,可进一步完善胃排空、胃电图、胃感觉及分泌功能等检查。
    王玉 副主任医师 2022-05-29 12: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