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6条结果

  • 视网膜周边部散布视网膜血管异常,大块视网膜下脂质渗出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d Coats病晚期可见固态脂质渗出和全视网膜脱离。病例回顾病例一  男孩,5岁,2009年6月首次就诊。主诉:“自幼左眼物不见”。眼科检查:左眼光感,眼压8mmHg,左眼底视网膜广泛渗出脱离呈窄漏斗状,大量黄白色渗出、胆固醇结晶及红色病变。诊断为Coats病3B期。陈有信教授给予患者左眼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术后1个月B超显示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术后6个月见左眼视网膜基本复位,渗出、出血较前吸收,黄斑区圆形病灶(图2)。眼底荧光造影(FFA)显示上方可见大片毛细血管扩张及小片无灌注区(NPA)、微血管瘤,乳头晚期高
    陈有信 主任医师 2018-07-03 17:05:16
  • Coats病又名特发性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无遗传因素,不伴有其他全身疾患。发病年龄自1个月到80岁,以10岁以下男性儿童最多见,男女之比约8:2,90%病例单眼发病。早期病变表现为眼底赤道部与锯齿缘间有扩张的毛细血管,血管呈节段增粗或粗细不匀,并以灯泡样血管最为典型,即局部血管呈瘤样扩张。异常血管可分散分布,但常聚集成簇状,以颞侧与上方最多,后极极少;严重时4个象限均可发生。扩张的毛细血管缺乏正常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及其屏障作用,血浆可从血管渗漏进入组织;不久后,液体被吸收,脂蛋白沉积于视网膜内形成黄白色点状渗出,还可积存于视网膜下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开始时,视网膜渗出仅出现在扩张
    崔志军 主治医师 2018-08-16 15:12:24
  • Coats病如不作治疗,它的自然病程常持续发展至失明。治疗主要是凝固病变血管使其闭锁不再渗漏;血管渗漏终止后,原有的视网膜内及视网膜下的渗出,将被逐步吸收而消失。早期当血管及渗出病变限于周边时,治疗后有望保留正常视力。但当病情进入后期,黄斑区大量渗出甚至出现机化时,永久性视力障碍则不可避免。参照Shield等的报道及笔者的经验,处于第一期,仅有周边毛细血管扩张,不伴视网膜渗出,也不影响视力的病例,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不发展,可以观察。第二期:毛细血管扩张伴附近视网膜黄白色渗出,使用激光封闭扩张的毛细血管(儿童可用间接眼底镜输出激光),防止渗出继续增加。第三期:毛细血管扩张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此时
    崔志军 主治医师 2018-08-16 15:13:05
  • Coats病是多发于青少年男性的一种眼底病,此病尽管发病率不高,但是按照传统办法治疗结果却是“十人九盲”。那么为什么呢?Coats病的主要眼底改变表现为:异常的视网膜血管扩张,特别是在第二分支后的毛细血管及异常血管引起的渗出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根据病情疾病被分为5期(Shield分期):1期:仅存在血管迂曲扩张;2期:血管迂曲扩张伴渗出,其中2A:渗出未累及中心凹,2B:渗出累及中心凹;3期: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3A:不完全视网膜脱离,3B:视网膜全脱离;4期:视网膜全脱离伴青光眼;5期:病变进行至终末期。传统的治疗是针对视网膜异常血管进行激光治疗,但是一旦由于异常的血管渗漏形成
    李晓明 副主任医师 2018-07-14 02:36:20
  • 一、病因不明。可能为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的表现之一。二、病理主要为视网膜外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致毛细血管扩张、畸形,血管壁变性及小血管破裂致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并可继发视网膜脱离。因此,目前认为血管改变是Coats病的发病基础。三、诊断(一)临床表现1.早期无自觉症状,待病程进展导致视力下降或瞳孔区呈白色并伴眼球废用外斜时,方引起注意而就诊。2.眼部改变主要为视网膜深层渗出和血管异常。早期视盘及黄斑可正常,颞侧视网膜有程度不等的黄白色渗出斑,可融合成地图样;视网膜毛细血管异常,呈梭形、球形扩张,或呈粟粒状瘤样及扭结状;血管周围有深、浅层出血及成簇的胆固醇结晶。病变区多在颞侧,后极及鼻侧则
    曾海 主任医师 2018-06-19 17:40:19
  • 答:Coats病是一种严重的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病因不明,大多数发生在小男孩,因此而致盲的不少。因为孩子小,检查治疗不合作,是重要的原因,也有的家长比较马虎,不太关注孩子的眼睛或视力,等到视力很差了才来看,晚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该病我们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激光,但部分患者渗出和水肿很厉害,甚至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这类患者治疗非常棘手。我们治疗了一些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药物、采用光动力疗法、激光、TTT联合治疗的办法,成功治愈了不少患者。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Coats病治疗前Coats病综合治疗后
    陈有信 主任医师 2018-07-03 17:01:04
  • 1.小儿白瞳孔常见哪些疾病? 瞳孔“乌黑”,用放大镜观察瞳孔区时透明。当瞳孔后面的组织产生混浊或机化形成膜样组织时,瞳孔区内可看到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反射称为白瞳孔。临床医学称之为白瞳症。常见的小儿白瞳孔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外层渗出视网膜炎(Coats病)、原始玻璃体增殖症、晶体后纤维增生症。转移性眼内炎、先天性白内障、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先天性视网膜皱襞、玻璃体动膜残留、玻璃体出血机化,另外还有Norrie病(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灰白色隆起,脑听力退行性变性)、Krause综合征(与遗传有关,双眼小眼球,视网膜出血,残存玻璃体动脉,视网膜发育不全,漏斗样脱离,并发白内障,发育青光眼
    兰守夕 主治医师 2018-08-03 17:15:18
  • 、多发性硬化、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9)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如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 (10) 老年性黄斑病变(ARMD):通常有长期存在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M)。 (11)其他:眼内肿瘤,高血压,结缔组织病,常染色体遗传性CMR等。 (12)假性黄斑囊样水肿:FFA无渗漏。如烟酸性黄斑病变(用相对高剂量的烟酸治疗高胆固醇时)、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Goldmann-Fvare病、视网膜前膜形成。 检查 (1) 病史:近期是否有内眼手术史,糖尿病史,以前是否有葡萄膜炎或眼部感染,夜盲或眼病的家族史,是否有用药史,包括局部使用肾上腺素
    曾海 主任医师 2017-04-10 14:08:04
  • 荧光素是一种无毒的染料,经外周循环进入眼底循环后,吸收特定激发后可以发出荧光,从而把眼底的血管染色,拍照后即得到了眼底荧光造影图像。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轻、中、重三类。轻度有恶心呕吐;中度有晕厥、体温升高、局部组织坏死等,发生率低于1%;重度的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循环障碍等,其发生率极其罕见。总体而言荧光造影是相当安全的诊断。所以,很多患者听说造影要打针注药,害怕的不敢做造影,这是没必要的。 那么哪些病需要做眼底血管造影?顾名思义,只要和眼底血管病变相关的疾病都建议做一个造影检查,如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脉络膜新生血管
    邹宸 主治医师 2017-08-24 17:14:14
  • 儿童的视网膜脱落,相较于成人高度近视和老年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造成的视网膜脱落较为少见,儿童的视网膜脱落主要见于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比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Coats病、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甚至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所导致的并发性的视网膜脱离。 因为是先天性的疾病,所以应该在孩子出生之后就立刻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就尽早的治疗,而且是以原发病的治疗为第一治疗方案,所以儿童的视网膜脱离大部分不是单纯性的视网膜脱离,因此相对预后以及治疗方案都与原发的疾病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建议家长在小宝宝出生之后的三个月之内尽早进行眼部的常规检查,一旦发现具有先天性的眼睛疾病,可以尽早治疗,预防发展到视网膜脱离
    熊瑛 副主任医师 2021-02-04 11:29:17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