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8条结果

  • 通过韧带、筋膜、肌肉按一定的空间顺序相互排列、相互作用形成的穹隆样结构称为足弓。足部肌肉足骨足部韧带足弓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各有两条,称为纵弓和横弓。外侧纵弓较低较短,在行走和站立时消失。内侧纵弓较外侧纵弓高且更富于弹性。第一横弓位于前足和中足之间;第二横弓对应前足。弹簧韧带可以防止跖骨头下降和内陷,是足部维持内侧纵弓的重要韧带。跖短韧带是足底强大的支持结构。跖长韧带对维持外侧纵弓有重要作用,是足底次要支持结构。三角韧带由胫距前韧带、胫距后韧带、胫舟韧带、胫跟韧带4 条韧带组成,其中胫舟韧带直接参与了足内侧纵弓的维持,若它的功能不全会加重平足畸形。跖腱膜犹如弓弦,拉紧足纵弓的前后臂,防止足纵弓前后臂
    王琳 副主任医师 2018-09-04 17:31:01
  • 踝关节扭伤后怎么办?踝关节扭伤是最高发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尤其在热爱足球和篮球运动的业余人群中高发。如果扭伤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很可能逐步变为习惯性扭伤,那么在踝关节扭伤时,应该怎么正确的处理呢?损伤发生之后可采用PRICE原则01Protection保护指受伤后需立即停止活动保护受伤部位免受伤部位二次负伤或负重02REST休息是指受伤后的48小时内,都尽可能降低受伤处的运动,使受伤的脚踝得到充分的休息,在亢奋运动中,脚踝扭伤时的疼痛可能很小,这时千万不要以为没事,一样要停止运动,否则第二天早上疼痛会加剧03LCE冰敷冰敷损伤部位20~30分钟,每小时重复冷敷一次或当疼痛出现时重复冷敷。如果扭伤严重,冰敷处理要持续24~48小时。冷敷能够帮助收缩血管,减少受伤部位的血流,降低内出血,淤血或者积液,并且缓释疼痛。04Compression压迫压迫的目的与冰敷类似,可以进一步减小肿胀。通过物理压迫的方式减少内出血,减缓伤口发炎并减少组织液渗出。用绷带缠紧扭伤部位以固定冰袋,冰袋取走后仍应用绷带缠紧该部位,固定脚踝,减少不必要的运动,但不可太紧,以减少肿胀。压迫可与冰敷同时进行(冰敷压迫),将冰袋用绷带包裹在伤处或手动操作。05Elevation抬高通过抬高受伤处的方式,有助于积聚在受伤部位的组织液回流,同时减少血液流向患处,继而减小肿胀和疼痛。 最有效的抬高方式是使受伤部位高于心脏,对于下肢伤害而言应尽量使受伤区域高于臀部。应在受伤后的第一个48小时内将受伤部位抬高,持续时间应越长越佳在这里提醒大家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拉伸之类的准备活动,进行比较激烈的运动时,可通过佩带护具来减少损伤的发生概率。
    王琳 副主任医师 2018-09-04 17:27:38
  • 一、概述 跖筋膜炎是因为足底部的肌肉受到外力的冲击或者长时间的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等活动,引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筋膜发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二、跖筋膜的解剖结构跖筋膜是位于足底脂肪层深面的带状结缔组织,起自跟骨足底至跖趾关节和邻近足趾,分为中央带、外侧带、内侧带,各部分薄厚不同,并被两个浅沟所划分,内侧带较薄,外侧带较厚,中间部最厚,坚强致密。跖筋膜呈长三角形,尖向后附着于各根骨结节,底向前分裂为五束,至各趾的趾腱鞘,但彼此借横纤维相连,附着于各跖趾关节囊和趾腱鞘。足底内侧神经及其分支分布于足底内侧半皮肤和内侧三个半趾足底面的皮肤。三、跖筋膜炎并非“炎症”人们发现,跖筋膜炎患者发生疼痛时并没有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而是组织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即跖筋膜存在胶原退变和纤维排列紊乱,黏液基质增加,血管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钙化等病理现象,也就是说跖筋膜“炎”不是炎症。四、跖筋膜炎的康复治疗措施(一)冰敷与制动对于急性损伤及足底明显肿胀的患者可采用冰敷治疗,冰敷可保护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可收缩局部血管,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对于明显肿胀疼痛的患足抬高制动对于缓解病情同样至关重要。(二)矫形鞋垫目前,矫形鞋垫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法运用于跖筋膜炎的治疗。矫形鞋垫的作用是对足弓进行支持,可以明显减轻跖筋膜炎的张力及足底压力,对平足患者疗效更佳。(三)肌内效贴肌内效贴具有良好的拉力并可粘贴于皮肤上,主要用于治疗关节及肌肉疼痛,可以依照人体不同的生物力学及解剖设计出不同的形状。其治疗跖筋膜炎的主要机理是降低负重时跖筋膜的张力,达到保护跖筋膜的作用。(四)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激发无髓鞘c纤维达到镇痛的目的,并可对组织造成微创伤,从而达到修复粘连松解瘢痕的目的。冲击波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跖筋膜炎保守治疗失败的补救措施。(五)运动疗法1.松解筋膜和肌肉松解跖筋膜、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前后来回滚动网球、泡沫轴,动作要慢,让足底充分舒展。每组每次3到5min,重复2至3组。2.跖筋膜拉伸训练方法:取坐位,用手抓住脚趾向上向后牵拉,直到感觉足底牵开感到舒服,维持该姿势约15-30s,然后放松。重复该动作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组训练。3.站立位腓肠肌拉伸训练方法:面墙站立,将患腿尽量向后伸,双臂前举扶墙至肩水平。前腿膝盖稍弯曲,身体前倾。过程中保持后腿伸直,脚跟尽量不离地。当感到小腿后有牵拉感时,维持20-30s。当没有紧张牵拉感时,可以增加前倾程度,直到小腿后方紧张感出现为止。每3-5组,每组3次。4. 站立位比目鱼肌拉伸训练方法:面墙站立,使患腿在后,双手前伸于肩水平扶墙。弯曲双膝至下蹲位,脚跟不离地。人向前倾,身体重量施加在脚上, 但是脚跟始终不离地。后腿有牵拉紧张感后, 保持20-30s。如果能够轻松完成,没有明显紧张感时,可以更向前倾或者将膝关节屈至更低位置,以增加训练难度,达到更好的效果。每天3-5组,每组3次。5.台阶拉伸训练训练方法:双脚站立在台阶边缘,脚跟离开。台阶两侧最好有扶手支撑物保护。将脚跟向下压低,直到小腿后方有牵拉感。维持15-20s,每天3-5 组,每组3 次。整个过程缓慢、轻柔地进行,如果感觉不明显,可以试着将脚跟放得更低一点,直到有紧张感,但不要过度。6.强化足底屈肌训练方法:将一块毛巾放在地面上(也可改抓弹珠),患脚平放于毛巾上,脚后跟着地,用脚趾不断地抓住毛巾,然后放开。每组10-20 次。7.强化小腿三头肌训练方法:站在地面或台阶边缘,两腿伸直,脚跟抬起离地,然后再将脚跟慢慢放下,直至低于台阶平面,然后再次踮起脚尖抬高。在台阶上训练效果较好,但确保身边有可以扶住的支撑物保护。刚开始训练时,在无任何不适的情况下,每天2组,每组10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天3组,每组20次。练习数天,可以轻松完成而无任何不适后,可在患腿上增加负重(绑沙袋)。8.强化胫骨前肌训练方法:取坐位,两手体后支撑,患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膝,弹力带做成环形,一端固定,另一端套在脚背处,踝关节用力背屈,慢慢还原,反复进行。每天2组,每组10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天3组,每组20次。9. 神经肌肉控制练习利用不稳定的表面,提供脚部关节的稳定训练,单纯动作部分每组每次30- 60s,重复2-3组。五、小结跖筋膜炎是足底最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疼痛,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的训练方法进行康复,通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王琳 副主任医师 2018-09-04 17:21:09
  • 日常生活中,脚踝扭伤十分常见,以下10个常见脚踝扭伤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Q1足踝扭伤为什么出现肿痛瘀斑?不恰当的活动,导致足踝受力不均衡,可导致足踝软组织损伤,称之为足踝扭伤,由于受伤时踝关节通常处于内翻体位,以及足踝外侧前方的韧带薄弱,所以大多数是踝关节外侧的前距腓韧带损伤。受损伤后,连带周围毛细血管损伤破裂,导致出血肿胀,出血多时,则血渗入周围组织间隙以及皮下,表现为大片瘀斑;损伤以及肿胀压力大,以及出血后的沉积物产生炎性因子,刺激周围感觉神经,则表现为疼痛,有时出现剧痛或活动时疼痛加重。Q2足踝扭伤应该冰敷还是热敷?通常足踝扭伤后急性期(48小时内)出血肿胀,为了减少出血,建议冰敷,冰敷后毛细血管收缩,出血减少,不至于太肿胀;如果踝关节保护好,不进一步继发损伤,则48小时后,出血已经静止,那么此时建议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同时需要配合患肢抬高;Q3足踝扭伤即时如何自我处理?能否或何时行走?大多足踝扭伤病人都在运动中或郊外,受伤后,通常全身应激,受伤早期不觉得痛,而继续进行运动或行走,结果更加加重了损伤。足踝扭伤后需要立即停止足踝活动,或者把问题想得重一些,可以当成“骨折”处理,用硬板托住固定;标准的做法是PRICE原则,Protection,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并酌情抓紧就医。足踝扭伤后需要充分休息,建议不能用患肢负重走路,需要使用双侧腋窝拐杖,患肢悬起行走,但也不建议行走太多,尽量抬起患肢有助于消肿。那么何时可以行走呢?这需要根据患者扭伤程度而定,一般建议患肢不负重2周,如果肿痛好转,可以穿行走支具下地行走;但是如果损伤较重,则需要患肢不负重4周。总之扭伤早期,负重越早,越影响韧带愈合,与愈合成反比。Q4足踝扭伤如何固定?足踝扭伤后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初期制动是必须的,可以减少损伤进一步加重,以及提供稳定的环境,为损伤组织修复。根据损伤的程度以及病人的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案,有弹力绷带固定、踝关节护踝固定、功能支具(可以做踝关节屈曲与背伸活动的支具)、限制性支具、石膏固定,医生根据患者损伤的程度酌情安排。有一点特别提醒病友,虽然足踝部做了相应的固定,但是患肢也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如髋关节、膝关节、足趾各关节以及大腿小腿的肌肉收缩活动,以免血栓的发生。Q5足踝扭伤如何和骨折鉴别?足踝扭伤与骨折在治疗上有本质的差别,必须确定扭伤患者有无合并骨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别:1、受伤的暴力程度;2、疼痛以及肿胀程度范围;3、症状持续的时间,单纯扭伤一般一周后逐渐好转,如果骨折持续时间长,或不能好转;4、最终需要X光片来确定有无骨折。足踝扭伤一个月了,为什么还肿痛?如何处理?通常足踝扭伤(单纯软组织损伤),3-4周将消肿疼痛缓解,瘀斑消除;但也有一些患者肿痛虽减轻但仍存在,表现为活动疼痛,按压患处疼痛以及行走疼痛。足踝扭伤一个月后仍肿痛的原因有两个:1、患者损伤程度。 损伤程度越重,韧带发生2度或3度损伤,以及滑膜嵌插,骨挫伤,软骨撞击伤,则愈合时间较长,或者不能愈合。2、伤后处理不恰当。足踝扭伤后,有些患者不予重视,或者工作的需要,没有做适当的休息与制动,伤后照常下地负重行走,产生继发的损伤,或者受伤的韧带保护不够,新生组织刚愈合连接又被活动拉扯开,导致经久不愈合。患者足踝扭伤一个月了仍然肿痛,处理起来也较为棘手,不建议继续固定与不负重,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建议行足踝的功能性锻炼,见功能锻炼章节;不活动时,多抬起患肢,有助于血液回流消肿;动态观察,肿痛情况,加重则减少活动;如果长期肿痛,需要行MRI检查,进一步了解损伤情况;动态判断足踝恢复情况,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Q7足踝扭伤后期如何功能锻炼?制动与功能活动是一个矛盾,分别应用于足踝损伤的早期与后期治疗;足踝扭伤初期主要是制动为主(大约3-4周),之后逐渐给予踝关节的功能活动锻炼,并随时间功能锻炼可以逐渐增多。主要的功能锻炼是走路、练习足外翻的力量、踝关节活动度与灵活度、平衡力。其作用是增强损伤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强踝关节稳定性,增强本体感觉,可以行走时可以自控。Q8足踝扭伤西医疗法与中医跌打疗法有什么不同?足踝扭伤的现代西医疗法主要是前期制动保护,后期功能锻炼;传统中医跌打疗法是活血化瘀,手法扶正治疗。其实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先静后动,但是评估与治疗方法不同。不管西医还是中医治疗,都是有效的,但需要排除骨折的存在。不管病友是自行处理还是到西医医院或中医跌打治疗,需要提醒一点是,扭伤早期应该选择冰敷,不要有力搽活络油,以免再加重损伤或加重出血肿胀。Q9彩超与MRI在足踝扭伤中的意义?足踝扭伤何时行MRI检查?一般X光片以及CT检查,均不能较好的了解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情况。只有MRI检查可以全面了解踝关节软组织;当然彩超也可以了解韧带情况,但是彩超检查与超声医生的水平相关,不是每个医院可以常规开展,也不是每个超声医生都会肌骨的超声。MRI是个进阶版检查,如果病人曾经足踝扭伤,一直疼痛难忍,采取治疗后无效,则可以考虑行足踝MRI检查。而MRI因为敏感度较高,踝关节扭伤后周围出血肿胀等会影响MRI的判断,一般急性期反而不适合行MRI检查,最佳是伤后3个月行MRI检查。Q10足踝扭伤最坏的后果是什么?足踝扭伤后,如果比较严重,或处理不合适,则可能出现以下的后遗症:1、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反复肿痛,走路不稳,走不平路或运动时容易多次扭伤;2、踝关节不稳定可以导致踝关节内滑膜炎、距骨骨软骨损伤,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踝关节疼痛肿胀,行走时加重;3、踝关节不稳定长期存在,可以导致踝关节骨关节炎,出现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以及僵硬。
    王琳 副主任医师 2018-09-04 17:13:53
  • 膝盖疼痛怎么办?冰敷一下。 脚踝崴了怎么办?冰敷一下。 小腿肿了怎么办?冰敷一下。冰敷确实是个好的方法,它有助于减轻疼痛,缓解炎症,促进康复。有人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有人说受伤后冰敷好,有人却说热敷好,那么我该听谁的呢?简单点说就是:急性损伤(无明显开放性外伤)的用冰敷,慢的劳损型的损伤用热敷。急性损伤常由于突发的外伤引起(比如跌倒、扭伤以及直接撞击等),通常马上就疼得不行。即刻冰敷能够抑制感觉神经,起到镇痛、麻醉效果。此外,冰敷可以改善周围血管通透性、防止水肿和渗出。而且冷刺激可以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从根本上降低炎症反应发生的可能,减轻红肿、热痛的症状。慢性损伤通常没有突发的外伤,而是长时间反复劳损和过度使用而缓慢起病(如腰肌劳损,肩周炎),可用热敷。01冷喷雾:冷喷雾最快速的制冷方法。多用现成的冷镇痛喷雾剂(氯己烷等)作局部喷射,这种器材目前在很多体育用品商店或则医药商店均可买到。冰桶:冰桶适应于肢体远端损伤。冰袋: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冰袋体可以分为两种:含冰冻介质和不含冰冻介质的。含介质的类似于车载冰箱中的冰盒,其冷容量可以达到同体积冰的6倍。这种冰袋一般在冷藏和保鲜时使用,方便高效,但由于初始表面温度过低且不恒定,用于肢体冰敷时效果并不好,掌握不好规律可能会引起冻伤。相比之下,不含介质的冰袋效果较好,利用冰水混合物作为介质,这种冰袋表面温度恒定,作用持久。除了去市场上买冰袋,还有一种更为经济的方法:自制冰袋。超市购买中号保鲜袋(每次用两个),冰块(冰箱冰格自制),自来水。使用方法:一般用1份冰+2份水,冰水混合后占冰袋容量的1/2即可。封口时,先把空气排出,在接近袋口的位置打结,不要太紧贴水面打结。这样有两个好处:①冰袋不会是鼓鼓的,放置时不易滑落;②增大冰袋和皮肤的接触面积;封口扎紧后,外面再套一层保鲜袋。02冰敷要注意点啥?❶ 时间: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冰敷,如果肿胀、疼痛、发热明显,可每隔1~2小时冰敷一次。每次冰敷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切记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会导致血管反射性扩张,结果适得其反。❷ 冰敷最佳位置:简单点说就是最痛、肿、热的地方。以膝关节为例,以疼痛、肿、热最明显的部位为中心进行冰敷,期间可以适当移动从而实现整个关节的冰敷。如果做完手术,在去除包扎敷料,伤口拆线后,伤口及伤口周围炎症反应也比较明显,可以重点冰敷。❸ 充分贴符皮肤:无论硅胶冰袋法还是冰水混合物法使用时都要考虑贴符性,要让冰袋充分与炎症组织很好的贴合,这样冰敷的效果才能直达患处。因此硅胶冰袋使用时要依关节形状适当调整一下形状。冰水混合物法,可将冰袋扎紧摊开后呈平坦状。❹ 防止冻伤:使用硅胶冰袋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做好保护性隔离,严格控制冰敷时间就能有效预防。❺ 其他:使用时注意防止凝结水滴污染伤口;年老体弱、虚寒证、孕妇、经期等不宜冰敷等。03如何正确热敷?热敷治疗应主要用于急性损伤的后期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的后期指的是损伤48小时后,因为这个时间往往出血停止。慢性损伤通常是在较长时间的损伤(反复过度使用以及劳损)后发生,并非突发的意外伤。2.在家庭中,最简单易得的是热水毛巾、温水浴。但其热量一般只能维持5-10分钟,使用时间不足。当然热毛巾在微波炉里加热也是简单易行。3.湿敷的效果一般好于干敷,因为组织渗透性好,能抵达更深部的组织。通常一次热敷30分钟左右,温度控制在40-50℃,每天2-3次,可根据医嘱调整热敷的时间。04热敷的禁忌事项1.皮肤感觉异常,如糖尿病足患者(如果温度过高可能感受不到);2.热敷时间过久或者温度过烫,容易发生热灼伤;3.有皮肤热过敏史;4.外周血管疾病,循环系统障碍(心血管患者,可能诱发急症);5.急性创伤期使用会热敷加重肿胀程度;6.深静脉血栓;7.感染;8.恶性肿瘤等。温馨提示1.不是所有的慢性损伤都要使用热敷,如属于急性发作仍然首先选择使用冰敷;2.不是所有的急性损伤都要使用冰敷,早期肿胀、疼痛得到控制后可改用热敷;3.选择冰敷和热敷要根据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或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王琳 副主任医师 2018-09-04 17:10:07
  • 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痛风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但是人们对痛风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却比较有限。患了痛风,豆制品就不能吃了?痛风不发作时可以不服药吗?《生命时报》为你揭开痛风的8大误区,科学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警惕痛风的8个误区对痛风患者而言,光靠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还远远不够。这8个痛风误区你必须小心。误区一:喝白酒没问题老观点:过去总认为,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白酒却很少有人提及。对痛风病人来说,粮食酿的酒都是不能喝的,包括白酒。这是因为酒精的摄入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酒类饮品本身含有高嘌呤物质,大量饮酒可促进肝脏内的三磷酸腺苷降解,还可引起高乳酸血症,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排泄减少。误区二:豆制品不能吃老观点:豆类和豆制品为高嘌呤食物,痛风病人不能吃。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它们是痛风的保护因素。痛风病人的饮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用坚果、花生、豆制品、橄榄油等替代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红肉。误区三:蔬果可以随便吃老观点:水果、蔬菜为低嘌呤食物,痛风病人可以随便吃。富含果糖或甜味的软饮料、果汁、富含糖分的水果是新发现的痛风危险因素。另外,菠菜等含有草酸较高的蔬菜,易与血液中的钙形成草酸钙,可能引起结石,痛风患者应少吃。误区四:减肥就是要禁食老观点:肥胖是痛风的高危因素,要减肥就是要禁食或过度饥饿。减肥对痛风病人很重要。痛风病人的饮食以控制在正常人食量的80%~90%左右为宜,也不要禁食和过度饥饿。减肥应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即:有效运动,控制体重,减少总热量10%~20%,限制烟酒,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含高嘌呤的食物,避免血尿酸过高。误区五:不发作就不用吃药老观点:痛风只是关节疼痛,痛就吃点止痛药,不痛时就不管。痛风的根本问题是尿酸高,只有把尿酸降下来了,才能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减少高尿酸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通常建议,要把血尿酸降低到360或300微摩尔/升。所以,经常痛风发作的患者,在不发作的缓解期,可以做降尿酸治疗。平时多喝开水,饮水2000毫升,随时随地小口喝,特别是运动期、睡前、晨起、洗澡后更要喝。误区六:忌口了就不用吃药老观点:很多患者认为控制饮食了,就可以不吃药了。事实上,很多痛风患者饮食控制得非常严格,痛风还是会发作。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直接原因是高尿酸。只控制饮食,不吃药不行。一旦确诊为痛风,应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误区七:单纯痛风不会引起其他疾病老观点:痛风没什么可怕的,只是发作时,患者感觉比较痛苦,等急性期过去了,也就没有大碍了。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高尿酸血症不仅是降低痛风的发生,而是降低其伴随的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的发生。误区八:痛风是老年病老观点:痛风九成以上都发生在成年男性身上,往往更青睐中老年人,是个老年病。现在,年轻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患上痛风,它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痛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女性比较少见,是一种人体代谢系统紊乱性疾病。
    王琳 副主任医师 2018-08-13 09:39:55
  • 日常生活中,脚踝扭伤十分常见,以下10个常见脚踝扭伤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1、足踝扭伤为什么出现肿痛瘀斑?不恰当的活动,导致足踝受力不均衡,可导致足踝软组织损伤,称之为足踝扭伤,由于受伤时踝关节通常处于内翻体位,以及足踝外侧前方的韧带薄弱,所以大多数是踝关节外侧的前距腓韧带损伤。受损伤后,连带周围毛细血管损伤破裂,导致出血肿胀,出血多时,则血渗入周围组织间隙以及皮下,表现为大片瘀斑;损伤以及肿胀压力大,以及出血后的沉积物产生炎性因子,刺激周围感觉神经,则表现为疼痛,有时出现剧痛或活动时疼痛加重。2、足踝扭伤应该冰敷还是热敷?通常足踝扭伤后急性期(48小时内)出血肿胀,为了减少出血,建议冰敷,冰敷后毛细血管收缩,出血减少,不至于太肿胀;如果踝关节保护好,不进一步继发损伤,则48小时后,出血已经静止,那么此时建议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同时需要配合患肢抬高;通常足踝扭伤后急性期(48小时内)出血肿胀,为了减少出血,建议冰敷,冰敷后毛细血管收缩,出血减少,不至于太肿胀;如果踝关节保护好,不进一步继发损伤,则48小时后,出血已经静止,那么此时建议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同时需要配合患肢抬高;3、足踝扭伤即时如何自我处理?能否或何时行走?大多足踝扭伤病人都在运动中或郊外,受伤后,通常全身应激,受伤早期不觉得痛,而继续进行运动或行走,结果更加加重了损伤。足踝扭伤后需要立即停止足踝活动,或者把问题想得重一些,可以当成“骨折”处理,用硬板托住固定;标准的做法是PRICE原则,Protection,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并酌情抓紧就医。足踝扭伤后需要充分休息,建议不能用患肢负重走路,需要使用双侧腋窝拐杖,患肢悬起行走,但也不建议行走太多,尽量抬起患肢有助于消肿。那么何时可以行走呢?这需要根据患者扭伤程度而定,一般建议患肢不负重2周,如果肿痛好转,可以穿行走支具下地行走;但是如果损伤较重,则需要患肢不负重4周。总之扭伤早期,负重越早,越影响韧带愈合,与愈合成反比。4、足踝扭伤如何固定?足踝扭伤后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初期制动是必须的,可以减少损伤进一步加重,以及提供稳定的环境,为损伤组织修复。根据损伤的程度以及病人的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案,有弹力绷带固定、踝关节护踝固定、功能支具(可以做踝关节屈曲与背伸活动的支具)、限制性支具、石膏固定,医生根据患者损伤的程度酌情安排。有一点特别提醒病友,虽然足踝部做了相应的固定,但是患肢也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如髋关节、膝关节、足趾各关节以及大腿小腿的肌肉收缩活动,以免血栓的发生。5、足踝扭伤如何和骨折鉴别?足踝扭伤与骨折在治疗上有本质的差别,必须确定扭伤患者有无合并骨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别:1、受伤的暴力程度;2、疼痛以及肿胀程度范围;3、症状持续的时间,单纯扭伤一般一周后逐渐好转,如果骨折持续时间长,或不能好转;4、最终需要X光片来确定有无骨折。6、足踝扭伤一个月了,为什么还肿痛?如何处理?通常足踝扭伤(单纯软组织损伤),3-4周将消肿疼痛缓解,瘀斑消除;但也有一些患者肿痛虽减轻但仍存在,表现为活动疼痛,按压患处疼痛以及行走疼痛。足踝扭伤一个月后仍肿痛的原因有两个:1、患者损伤程度。 损伤程度越重,韧带发生2度或3度损伤,以及滑膜嵌插,骨挫伤,软骨撞击伤,则愈合时间较长,或者不能愈合。2、伤后处理不恰当。足踝扭伤后,有些患者不予重视,或者工作的需要,没有做适当的休息与制动,伤后照常下地负重行走,产生继发的损伤,或者受伤的韧带保护不够,新生组织刚愈合连接又被活动拉扯开,导致经久不愈合。患者足踝扭伤一个月了仍然肿痛,处理起来也较为棘手,不建议继续固定与不负重,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建议行足踝的功能性锻炼,见功能锻炼章节;不活动时,多抬起患肢,有助于血液回流消肿;动态观察,肿痛情况,加重则减少活动;如果长期肿痛,需要行MRI检查,进一步了解损伤情况;动态判断足踝恢复情况,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7、足踝扭伤后期如何功能锻炼制动与功能活动是一个矛盾,分别应用于足踝损伤的早期与后期治疗;足踝扭伤初期主要是制动为主(大约3-4周),之后逐渐给予踝关节的功能活动锻炼,并随时间功能锻炼可以逐渐增多。主要的功能锻炼是走路、练习足外翻的力量、踝关节活动度与灵活度、平衡力.其作用是增强损伤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强踝关节稳定性,增强本体感觉,可以行走时可以自控。8、足踝扭伤西医疗法与中医跌打疗法有什么不同?足踝扭伤的现代西医疗法主要是前期制动保护,后期功能锻炼;传统中医跌打疗法是活血化瘀,手法扶正治疗。其实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先静后动,但是评估与治疗方法不同。不管西医还是中医治疗,都是有效的,但需要排除骨折的存在。不管病友是自行处理还是到西医医院或中医跌打治疗,需要提醒一点是,扭伤早期应该选择冰敷,不要有力搽活络油,以免再加重损伤或加重出血肿胀。9、彩超与MRI在足踝扭伤中的意义?足踝扭伤何时行MRI检查?一般X光片以及CT检查,均不能较好的了解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情况。只有MRI检查可以全面了解踝关节软组织;当然彩超也可以了解韧带情况,但是彩超检查与超声医生的水平相关,不是每个医院可以常规开展,也不是每个超声医生都会肌骨的超声。MRI是个进阶版检查,如果病人曾经足踝扭伤,一直疼痛难忍,采取治疗后无效,则可以考虑行足踝MRI检查。而MRI因为敏感度较高,踝关节扭伤后周围出血肿胀等会影响MRI的判断,一般急性期反而不适合行MRI检查,最佳是伤后3个月行MRI检查。10、足踝扭伤最坏的后果是什么?足踝扭伤后,如果比较严重,或处理不合适,则可能出现以下的后遗症:1、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反复肿痛,走路不稳,走不平路或运动时容易多次扭伤;2、踝关节不稳定可以导致踝关节内滑膜炎、距骨骨软骨损伤,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踝关节疼痛肿胀,行走时加重;3、踝关节不稳定长期存在,可以导致踝关节骨关节炎,出现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以及僵硬。
    王琳 副主任医师 2018-08-13 09:27:57
  • 小王一年前下楼梯时,不小心踩空把脚给崴了。起来后发现自己还能走,觉得肯定没大问题。回家热敷、按摩后,肿痛没缓解反而加重了。赶紧到医院拍片子,结果没有发现骨折,于是就去上班了。经过两三个月,关节逐渐消肿,也不疼了,但是问题出现了:现在的他踝关节经常疼,一走不平的路就爱崴脚,也不敢做剧烈运动了。您有过类似的经历吗?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踝关节的构造,看看崴脚的一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的踝关节是由这几块骨头和连接它们的韧带、肌肉共同构成的。由于骨头很结实,大多数的踝关节扭伤不会造成骨折,但是往往会造成韧带的断裂。而韧带是一种软组织,它的表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因此,韧带断裂的同时,血管也会破裂出血,所以,崴脚以后踝关节会有肿胀和疼痛。而血管遇热就会扩张,所以在急性期热敷会增加出血和关节肿胀。踝关节周围有很多的韧带和肌肉,崴脚只会损伤一部分韧带,所以轻度的扭伤以后还可以走路,但是过多的活动让撕裂的韧带不能对合在一起,从而错过了韧带自我修复的最佳时机。韧带没有完全愈合,关节就变得松弛了,所以就会经常崴脚。现在,大家都知道小王错在哪里了吧。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既然热敷会增加出血,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冰敷。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从而减轻关节的肿胀。大家经常购买的是上图中右侧的这种冰袋,但是,对于关节而言,我们更推荐在家自制冰袋。把冰块和水按照1:1的比例放进塑料袋,在关节上铺一块毛巾,再把冰袋放上去,这样,冰袋可以充分的和关节周围接触,消肿的效果更好。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减少出血的小窍门。大家首先找到外踝突起的部位,向下1公分向前1公分。根据经验,大多数的踝关节韧带损伤和血管破裂发生在这个部位。如果崴脚后马上按压这个点,持续15-20分钟,可以明显地减少出血和后期踝关节的肿胀。之后,我们需要尽量把患肢抬高,这可以更好地促进血液的回流,减轻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另外,我们还需要用夹板或者支具将踝关节固定3-4周,这样,撕裂的韧带就能长在一起,很好的修复了。为了便于记忆,我给大家编了一个顺口溜:“崴了脚,怎么办;冰敷再把痛点按;腿抬高,少走路;妥善固定少遗憾”。
    王琳 副主任医师 2018-08-13 09: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