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13条结果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研究提出了十条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检测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疫苗接种、学校防控、涉疫安全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持等要求,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目前各省市感染人数增加,血液病患者越来越担心被感染,也更加关注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问题了。那么请看这里。
    李洋 副主任医师 2022-12-09 12:10:12
  • 【血制品种类】1. 全血(1) 概述:l 定义:采血后立刻与抗凝保存液混匀,尽快放入4℃保存的一种血液。l 在医学发达国家已很少使用l 对非紧急手术患者,可进行自体输血。(2) 适应证l 急性失血,尤其是当血容量减少大于20%时l 新生儿溶血患者的换血治疗l 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l 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或其他原因引起骨髓病变而致急性全血细胞减少。(3) 禁忌证l 有严重输血反应史者l 免疫性疾病所致贫血如PNH,此时患者红细胞对补体敏感,输入全血后可因输入补体而触发或加重溶血l 尿毒症、高钾血症、酸中毒患者l 贫血伴有心力衰竭者l 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应尽量避免输全血
    黄金波 副主任医师 2022-08-27 15:45:24
  • 风险(1) 局部出血和风险(2) 感染,特别是耶尔森菌感染(3) 口服铁螯合剂可导致严重的粒缺,不推荐用于AA的治疗,新型口服铁螯合剂批准用于输血依赖性贫血(4) 少数患者应用驱铁胺后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应用时需慎重4. 监测:l 应用前常规检查听力和眼科检查,应用后每3m复查一次:长期应用可导致视力减退、视野缩小;耳鸣、听力减退,可急性起,也可于眼受损同时出现。l 随访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浆铁蛋白、尿铁胺地拉罗司:l 一种新型的三价铁螯合剂,口服吸收率高,药物代谢半衰期8-16 h,24 h达血药峰值,3d后浓度达稳定状态,代谢后主要经粪便排出。l 接受10~20次
    黄金波 副主任医师 2022-08-27 15:44:12
  • 阻塞(肝硬化) l 肝外阻塞(门静脉、脾静脉、肝静脉血栓形成) l 充血性心衰 l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l Budd-Chiari综合症(4) 血液系统疾病: l 慢粒 l 骨纤 l 慢淋 l 多毛细胞白血病 l 淋巴瘤 l 恶性组织细胞病 l 遗传球 l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l 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 脂质贮积病:戈谢病、尼曼-皮克病(6) 脾脏疾患: l 脾囊肿或假性囊肿 l 脾动脉瘤及海绵状血管瘤 【脾主要生理功能】1. 处理抗原以产生抗体2. 扣留并吞噬、破坏异常或衰老的血细胞、细菌以及外源性颗粒物质;3. 掐除红细胞内异常的包涵体,而并不完全
    黄金波 副主任医师 2022-08-27 15:43:12
  • 【概述】1. 定义:一种红细胞不受控制的增值为特征的造血干细胞疾病;2. 确诊中位年龄60岁,隐袭起,首发症状可有头痛、皮肤粘膜潮红,瘙痒和胃肠道出血;部分检查时发现。3. 以Hct增高为主要特征,多年后转入耗竭期,表现为血细胞减少,骨纤,髓外造血、脾亢。4. 确诊后生存期一般为10-20年5. 三大风险:血栓、出血、转化【临床】1. 概述(1)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2) 半数以上有高血压(3) 早期PV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因高血压、心脏病、血栓形成或因体检发现血常规结果异常等就诊(4) 晚期PV患者出现全身症状:皮肤瘙痒且在接触热水后
    黄金波 副主任医师 2022-08-27 15:41:37
  • 铁剂治疗无效,静脉注射铁剂后贫血仅能部分改善。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肠道吸收铁障碍以及机体体内利用铁的障碍。1981年,国外报告了同一家庭3例严重缺铁性贫血儿童患者,他们并没有铁摄入不足及消化道失血等缺铁原因,但口服补铁治疗无效。其中2例患儿口服铁剂2小时后,血清铁并没有明显升高;静脉补铁治疗后,血清铁蛋白虽有升高,但贫血仅仅轻微改善,这与大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反应完全不同。对铁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家系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发现患者均存在TMPRSS6基因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突变。鉴于此,当缺铁性贫血患者经过去除病因、口服补铁甚至静脉补铁效果不佳时,应该考虑到此
    李洋 副主任医师 2022-04-14 06:08:20
  • 甲磺酸氟马替尼片400mg与600mg在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主要入选标准年龄在18~75周岁以下(不含75周岁)(重点)入组前6个月内首次确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患者;育龄期女性受试者从签署知情同意开始,到末次使用研究治疗后6个月愿意采取合适的避孕措施且不应该哺乳;男性受试者从签署知情同意起到末次使用研究治疗后6个月愿意使用屏障避孕(即避孕套):不能进入临床试验的标准已知非典型CML,存在除t(9:22)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已知存在T3151突变(重点!!!)随机前接受过BCR-ABLTKI类药物治疗(例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等等)随机前已获知存在活动性传染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或肝硬化;患有与CML无关的显著的先天性或获得性出凝血性疾病史(如血友病、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症等)氟马替尼及部分检查(重点)本研究免费提供试验期间使用的研究药物和相关化验检查。氟马替尼在临床应用已有一段时间,治疗效果理想,副反应不大。有意向的患者可以通过微医咨询我,帮您判断是否符合入组条件。
    李洋 副主任医师 2022-01-21 06:48:55
  • 阿发曲波帕,是一种新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可刺激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与其同类的还有艾曲波帕。目前艾曲波帕已经广泛的应用在肝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肿瘤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并开始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均取得不错的疗效。但艾曲波帕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导致胆红素的升高;有金属离子螯合作用,从而降低艾曲波帕疗效,因此服药前后2小时都应该避免进食和服药,尤其是避免含有钙、铝、铁的药物,造成患者服药不甚方便。在一项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III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显示,阿伐曲波帕组中65.6%的患者于治疗第8天血小板即开始升高;34.4%的患者获得持续反应。而且阿发曲波帕治疗组患者合并用药较治疗前减少,也可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甚至停用激素。其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头痛,恶心等症状。由于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不仅能刺激巨核细胞,还有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因此艾曲波帕已应用于骨髓衰竭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目前阿伐曲波帕也有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个案,相信今后应用会更广泛。
    李洋 副主任医师 2020-11-15 12:04:13
  • 最近有个重再用ATG环孢素和艾曲波帕的临床试验,用药检查全部免费的,有合适病人可以咨询
    李建平 副主任医师 2020-11-02 11:55:24
  •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白血病?白血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自身因素自身细胞发生一些基因突变,导致异常造血细胞生成,自身的免疫系统没办法识别这类的细胞,不能及时将其清除。2:病毒感染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可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是导致白血病的重要病毒。3: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得白血病。4:物理因素主要是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少做CT吧。核磁是没有辐射的。5:化学因素多年接触苯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可致白血病。装修好新房后,一定充分通风。此外,某些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也可导致白血病。6:遗传因素有白血病家族史,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0.7%,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侏儒面容毛细血管扩张(Bloom综合征)、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遗传疾病患者,白血病发病率较高。7: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骨髓增值性肿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8:不良生活习惯有吸烟、酗酒、吸毒、不规律作息等不良生活习惯者容易诱发。9:癌症治疗其他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和放疗时,也容易导致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
    张帅帅 主治医师 2020-09-04 15:21:33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