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条结果

  • 。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有助于降低再骨折风险。(二)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处理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既可以发生于原有骨折部位,也可以发生于其他部位。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尤其应该重视局部和全身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原位再骨折则常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有关,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选择保守治疗、增加或更换内固定、植骨甚至关节置换手术。八、康复与并发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脊柱和髋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远期还可能残留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除与相关专业医生协作开展并发症防治外,骨折后及
    王栋琪 副主任医师 2018-04-23 12:21:02
  • 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脊柱骨折1.诊断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部位,胸腰椎多见,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年龄及病史,尤其轻微外伤后出现胸腰部疼痛、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变形或活动受限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体检脊柱局部有压痛,尤其是体位改变时疼痛明显,卧床休息时减轻或消失;一般无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反射改变等神经损害表现,但如椎体压缩程度和脊柱畸形严重,也可出现神经功能损害表现。根据Genant等X线分型标准将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分为轻度(20%~25%)、中度(25%~40%)和重度(40%)。引起疼痛的骨折椎体即为疼痛责任椎体,可根据骨折节段局部的压痛、叩击痛,结合MRI或
    王栋琪 副主任医师 2018-04-23 12:13:35
  • 。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 20 个 MRI 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拍的 MRI 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 L3, L4 及 L5 三节。 例如,层 11(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 L4 椎间盘。如果你 L4 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图层 18 信息也非常有用,它对应着 L3 椎间盘。对于椎间盘很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保证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 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 CT 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 MRI 片上,每个大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知道正在看的
    王栋琪 副主任医师 2018-04-23 12:06:57
  • 这句话是4个“尽量”:脊髓型尽量早做,神经根型尽量晚做,颈型尽量不做,交感型和椎动脉型尽量转科。这句话简单粗暴,只是强调基本原则,细节的把握当然还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尽量早做手术,脊髓压迫症时间长了,恢复的程度和时间都可能不尽人意了。换句话说,只要你敢诊断,就应该早做手术。诊断的标准当然是症状、体征、影像学三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影像学压迫程度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有的人需要与一些内科外科疾病相鉴别。有个别椎间盘巨大突出,没有myelopathy的表现,也是有预防手术的指针。 神经根性颈椎病( Cervical radiculopathy)尽量晚做手术,是因为大多数(90%)根性痛病患者保守治疗3月后,症状可完全消失。手术指针: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②进行性神经损害;③合并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但是,大多数这种病人很早就被手术了,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神经根痛程度很重,晚上VAS可达8分,病人常主动要求手术;二是手术比较简单,手术效果立竿见影。于是出现有趣的一幕,病人对医生感激不尽,医生自己也洋洋得意。从专业的角度上说,没有建议过病人保守治疗的医生,有一定过度医疗的嫌疑。 颈型颈椎病,国外称为轴性颈痛(Axial neck pain),尽量非手术治疗。轴性颈痛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报道大概人群75%以上的人一生中经历过颈痛。绝大多数病人保守治疗有效,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牵引治疗、理疗、热敷、封闭等。从理论上讲,轴性痛包括肌肉源性、脊神经后支源性、窦椎神经源性等。常规ACDF对窦椎神经源性理论上有效果,但术前很难鉴别非窦椎源性。有意思的是,采用ACDF治疗轴性痛,而ACDF本身术后也可以产生轴性痛。 交感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目前还有争议,尽量转相关科室诊断和治疗。在颈椎病章节,国外脊柱外科教科书只有轴性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3种类型。中国教科书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食管型和混合型7种类型,这在脊柱外科极具中国特色,完全没有考虑学术上与国际接轨。神经内科重诊断轻治疗,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眩晕、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连神内或耳鼻喉眼科都不愿意或不能诊断和治疗,骨科又不能手术或者根本不能保证手术效果,中国骨科医生居然要主动背上这个黑锅,有些匪夷所思。
    王栋琪 副主任医师 2018-04-23 1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