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条结果

  • 开篇先讲个案例:数年前,在一个沪上医学青年专业群里,有位同行发了个求助,他上传了CT报告,问这个疾病哪里可以治疗。CT是在沪上某知名三甲医院拍的,报告提示:肠系膜低密度影伴渗出。患者主要是慢性腹痛,在多家医院治疗过,效果不明显,最后在这家三甲医院确诊,但是治疗也仅仅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止痛治疗,遗憾的是效果不佳。患者疼痛特别剧烈,每天疼痛几十次,严重时走路或吃饭就会诱发或加重疼痛体重减轻了二十多斤,也无法正常上班,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肠系膜脂膜炎,也有翻译为肠系膜脂肪炎(国家疾病分类代码中用的该名称),是指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这个炎症属于无菌性炎症,不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的炎症。所以,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该病以男性多见,常见于50岁以上,少见于儿童,在儿童患者中,要与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相区别。 引起该病的病因不明,但常见的情况可能有:自身免疫、腹部手术、外伤、感染、溃疡及局部缺血、恶性肿瘤、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系统性红班狼疮等。所以,在医生看到CT的特征性表现后,会做些排除性检查,尤其是要排除下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的临床表现,早期主要以慢性腹痛为主,可有腹胀、腹痛、恶心、发热等,疾病后期会有腹部包块。 该疾病有个初步的分期,早期:肠系膜脂膜炎(以慢性炎症为主);中期: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以脂肪坏死为主);后期:回缩性肠系膜炎(以纤维化为主伴有肠系膜结节或包块形成)。早中期患者,一般是对症治疗为主,如止痛、营养支持治疗等,后期患者,如果引起肠粘连或梗阻,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该病的早中期,中医药治疗效果很明显,开篇的这个案例,治疗2周左右时,疼痛就减轻一半以上,经过3个多月的中医药治疗,疼痛完全消失,随访了数年也没有再发作。 该病早中期因为无需外科干预,外科医生接诊后大多建议患者保守治疗,但是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方面,着实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所以,此时,中医药的参与,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余奎 副主任医师 2022-07-25 10:51:10
  • 结节性红斑本质上是双下肢的脂膜炎,临床上表现的红结节,是机体对各种外来抗原刺激发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外在表现。 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可能病因及基础疾病评估。常做的化验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ASO;尿常规;胸片;PPD试验及T-SPOT试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结节活检+病理检查。 对于患者急性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抬高患腿、必要时穿弹力袜。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首先就是探究可能的病因,源头治疗。 对于特发性结节性红斑,目前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碘化钾;二线药物包括羟氯喹、秋水仙碱;三线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
    赵玉磊 副主任医师 2021-12-25 10:34:40
  • %υs.32%,P0.001);抗MDA5抗体阳性且合并ILD组中,79%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纵隔气肿是DM的一种严重并发症,25%合并纵隔气肿的DM患者在1个月内死亡,其1年生存率为64%,2年生存率为55%,4例合并纵隔气肿的DM患者中,3例抗MDA5抗体阳性,其中1例在发病后3个月死亡。抗MDA5抗体在亚洲DM患者中阳性率为20%~30%,在白种人中阳性率较低,典型的皮肤表现包括皮肤溃疡、手掌丘疹、脂膜炎和口腔溃疡。 抗MDA5阳性DM相关ILD多为RP-ILD,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近年来很多研究关注此类患者的治疗。Tsuji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在抗MDA5阳性ILD人群中使用大
    王智刚 主任医师 2022-01-03 22:14:10
  • MDA5抗体阳性DM患者和61例该抗体阴性DM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组ILD发生率较高(95%υs.32%,P0.001);抗MDA5抗体阳性且合并ILD组中,79%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纵隔气肿是DM的一种严重并发症,25%合并纵隔气肿的DM患者在1个月内死亡,其1年生存率为64%,2年生存率为55%,4例合并纵隔气肿的DM患者中,3例抗MDA5抗体阳性,其中1例在发病后3个月死亡。抗MDA5抗体在亚洲DM患者中阳性率为20%~30%,在白种人中阳性率较低,典型的皮肤表现包括皮肤溃疡、手掌丘疹、脂膜炎和口腔溃疡。 四、IIM-ILD的治疗 虽然目前缺乏大型临床对照试验和治疗指南
    王智刚 主任医师 2021-07-11 13: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