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5条结果

  • 王来科主任简介·内科副主任医师·上海新科脑康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专家会诊中心专家·神经系统疑难病医院会诊专家团成员·中华神经修复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王来科,中共党员,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临床系,之后曾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四年,后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及学习,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神经修复科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对常见病、多发病、凝
    精神科医师彭军 健康号 2024-02-03 13:17:05
  • 什么是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病的出现,让很多患者感到痛苦不堪,并且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预防,在生活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饮食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尽量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谨记吸烟、饮酒、喝浓茶,可以多吃富有营养、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例如豆类、鱼类、鸡蛋等。 2、调节心情 在生活中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焦虑,以免神经系统过于紧绷,引起大脑神经异常放电而诱发癫痫。 3、加强锻炼 锻炼身体可以预防癫痫发生,使其身心放松,运动还会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抵抗力,放松其脑部神经,降低癫痫发生可能。 4、避免劳累
    老中医郭福新 副主任医师 2023-11-17 14:37:45
  • 人如果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会引起头晕头痛和记忆力下降,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这对神经性头痛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如何预防神经性头痛反复发作吧。 1、要合理饮食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多吃清淡的食物,适当的吃一些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蛋类或者肉类、海鲜类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饮食不当,影响到血液健康和神经系统健康。 2、要劳逸结合 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工作中,要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不要让自己的身体过度劳累。 3、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精神压力是导致神经性头痛的常见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绪。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神经性头痛好?本人郭福新,是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曾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西苑医院进修。国内第1批名老中医传承人之一,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全国“养生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鲁名医陈克忠弟子。 坐诊时间: 每周“周一上午、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三下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石门路特需门诊坐诊;周二上午 、周六上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专家门诊坐诊;周四上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园区店)坐诊,周四下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相城店)坐诊,周五上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新区店)坐诊,周五下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吴中店)坐诊,患者还可通过视频看诊,请大家在微医健康平台提前预约挂号。
    老中医郭福新 副主任医师 2023-10-07 11:00:14
  • 他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上海市徐汇区高层次人才(院士)服务团队成员,曾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规范化诊疗上海基地副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他从事神经内科工作30多年,30年磨一剑,精勤不倦深研医学,深耕神经内科领域疾病诊疗,以精湛的脑血管病介入技术、定向软通道技术以及眩晕类疾病诊疗技术等,让众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受益,告别疾病痛苦。 ▲ 席刚明教授在坐诊   勇于探索,率先开展脑血管介入技术   1988年大学毕业后,席刚明教授开始从事神经内科诊疗工作,临床工作中席教授发现,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由于脑细胞具有不可再生性,单纯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无法恢复坏死的脑细胞,而传统的外科开颅手术,创伤大,适用人群也有限。和众多医学同道一样,席刚明教授也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治疗手段解决上述难题。   2001年席刚明教授开始接触脑血管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而后席刚明教授先后到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湖北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进修学习,在国内知名脑血管病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熟练掌握了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之后,席刚明教授逐步能够熟练的开展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脑梗死超早期动脉内溶栓——取栓——支架植入一体术、脑静脉窦置管溶栓术、脑动脉瘤栓塞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等。   与传统疗法相比,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实现了不开颅治疗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难题。以先进技术造福万千患者,自2003年以来,经席教授双手开展的脑血管介入诊疗病例己经超过万例!多年来,席刚明教授不仅救治了上万例患者,也培养了几十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医生,这些医生分布在全国各地,造福全国各地的患者! ▲ 席刚明教授在手术中   敢为人先,开展眩晕疾病系统性诊疗   眩晕是指人体在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上遭遇阻碍,导致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自身或周围环境运动的错觉,感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长期以来,由于眩晕类病症分属于多个学科,发病机理复杂,导致绝大多数患者经常因就诊方向不明,长时间往来于多个科室和医院而得不到有效诊治,不但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也给患者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 席刚明教授演示耳石症复位治疗   2005年,席刚明教授开始涉入眩晕类疾病领域的治疗,师从美国翁天祥博士,潜心眩晕疾病研究,探索眩晕疾病系统性诊疗。通过年数百例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各类眩晕类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的治疗方面席刚明教授经验丰富、造诣深厚。   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治疗经验,使席刚明教授成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眩晕病治疗的知名专家,2019年席刚明教授当选为第二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并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聘请为眩晕规范化诊疗上海基地副主任。   席刚明教授介绍说,以往眩晕症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但现在由于生活习惯,经常熬夜、低头工作、玩手机等原因,也有不少年轻人群患有此类疾病,因眩晕而导致的骨折、颅脑外伤等继发损伤及严重眩晕所致的生活不能自理,在社会上也时常发生,所以患上眩晕疾病及时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精勤不倦,三十载耕耘硕果累累   如果要有什么语言来概括席刚明教授的从医之路,那就是精勤不倦、敢为人先,在30多年从医之路上写下辉煌历程。   30多年来,席刚明教授潜心钻研学术,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科研课题攻关和研发20项,有173篇论著发表,其中11篇被SCI收录。获省市级重大科技成果15项、省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13项,其中1项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铜奖;2010年席刚明教授被评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席刚明教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年,席刚明教授以人才引进方式进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内科主任,在席刚明教授的带领下,徐汇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脑出血救治技术、眩晕类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形成区域特色,并取得一批有原创性的科技成果。期间,席教授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多项,其中《一种同轴符合造影导管》专利技术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铜奖,《SRM-IV型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技术获得第三届“徐汇区光启医疗卫生技术奖(2012-2013年度)”适宜技术应用奖。   践行初心,仁医为民心系基层服务百姓   2023年7月15日,席刚明教授参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牵头举办的上海“脑健康基层行”项目——医疗专家走进安徽岳西县医疗帮扶活动,与来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多位知名专家一起为老区患者送去健康福音。 ▲ 席刚明教授参加上海“脑健康基层行”项目走进安徽岳西县   医乃仁术,普济苍生。席刚明教授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医生除了要有精湛的医术之外,还必须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拥有济世救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多年来,席刚明教授在做好临床诊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走进革命老区、社区基层等开展医疗帮扶和公益服务,把服务送到基层百姓身边。 ▲ 席刚明教授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服务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社工部工作人员介绍说,席教授下社区开展公益服务是最受欢迎的专家之一,每次席教授到社区开展公益服务身边都会围满了前来咨询的居民。很多社区阿姨还主动加上席教授的账号,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方便及时咨询。   “大医精诚,妙手仁心。”这就是仁心大医席刚明教授,三十载辛勤耕耘,三十载春华秋实,以对精湛医术的孜孜追求,对患者至诚无私的关爱,造福患者造福百姓,书写了苍生大医的大爱情怀,谱写了仁医为民的精彩华章。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23-09-12 09:14:58
  • 神经重症、颅脑肿瘤、神经内科与神经康复等优势学科。医院技术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日渐突出。席教授的加入将进一步夯实医院人才队伍,助力创新脑卒中诊疗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脑血管疾病临床科研一体化诊疗与研究平台,助力我院神经学科高质量发展。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23-07-05 08:22:58
  • 今年最强高温来袭,多地都有35℃以上甚至40℃以上的高温。上海也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极端高温天气,最高达到41℃。   “上海40℃天气到底什么感受”话题迅速登上同城热榜,市民热到喊话:希望众筹个“后羿”!   高温天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高温天气持续打卡,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比常人面临更大挑战。   夏季的高温天气会让体温调节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全身血管扩张,体液流失过多使血液变得黏稠,人会感到胸闷气短、喘不上气……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   《环境与健康》期刊曾刊登《日最高气温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直接影响,同样还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也有影响。《武汉市高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研究指出:夏季日最高气温持续≥36℃的时期称为高温期,其余时间为非高温期。高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平均日死亡数、女性、男性平均日死亡数均显著高于非高温期。   安然度夏,这9件“危险事”别做!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5A病区主任李振并提醒,持续高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有既往心脏病史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更要多加注意,少做“危险事”!   ①空调房贪凉、室内外温差大——易致热中风   炎热天气,很多人都习惯待在空调房内。进出过程中,剧烈变化的温差可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使用空调时间不要过长,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5℃。   ②一大早晨练——易致心脑血管意外   夏季的特点就是高温高湿,这两种情况可导致人的耗氧量增加。这样的环境中,一些本身就患有疾病的人就非常容易发病。特别是有心脑疾病的患者,耗氧量的增加是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首要原因。   建议:夏季应尽量避开过早晨练,可选择晚饭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另外,最好随身带饮用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③渴极了猛灌水——严重可致心梗   夏天出汗多,口渴难耐,一下子猛灌水,心脏可要遭殃。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心肌梗死。   建议:夏天喝水不宜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100-150毫升即可。   ④运动后猛喝冷饮——诱发心梗   近日据《福建卫生报》报道,福州一名19岁男孩打完篮球后,痛饮冰镇饮料,引发胸闷、胸痛,紧急送医抢救仍不治身亡,确诊系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无论何时何地,冷饮都应尽量少吃,尤其是大夏天剧烈运动后。否则,很容易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从而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   建议:夏季剧烈运动后要缓步走一走,平稳一下情绪和身体机能,再适量补充一些淡盐水或绿豆汤等。千万不能立即停下来休息,大量饮水,不能马上洗澡、游泳、吹风或吹空调等。   ⑤刚吃饱就午睡——易诱发脑梗   高温天,很多人晚上睡不好,午睡个半个小时左右觉得很有助益。但切忌餐后即睡,因为高温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的危险。   建议:午睡时长30分钟为宜,可在午餐后休息散步片刻后再午睡。   ⑥出汗后洗冷水澡——易形成血栓   如果有夏天洗冷水澡的习惯,也应尽量改掉!气温高,人体温度也高,突然的冷刺激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对一些特定人群,甚至有可能出现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最终引发急性心梗,危及生命。   建议:满身大汗的时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如果要冲冷水澡,最好先用冷水冲四肢,等身体适应后再遍及全身。   ⑦猛回头——易致颈动脉斑块脱落   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猛回头这一动作,可能造成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建议:生活中不要猛回头,除此之外,在运动上不宜做突发力运动。四十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尤为注意。   ⑧血糖降太低——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夏天白天较长,睡眠较少、活动较多,血糖消耗增多。再加上天气热,普遍食欲不振,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引发低血糖发生率增加。如果糖尿病患者在夏季把血糖降得过低,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   建议:糖尿病患者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mmol/L。饭后8~10mmol/L。同时,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血糖监测,谨遵医嘱,千万不要看到血糖偏低了就自行停药!   ⑨饮食辛辣油腻——易形成血栓   夏天用高营养、高脂肪的营养汤类补充水分,这对心脑血管患者是相当危险的。此外,夏季常吃小龙虾、烤串、夜啤等重口味油腻的夜宵会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若是出现脑血管堵塞,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偏瘫。   建议:夏季可以选择绿豆汤、银耳等消暑的汤品,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神经内科专家提醒 慢病人群要提高警惕   李振并主任温馨提示:酷暑时节大家容易烦躁不安、犯困、没精神,甚至还会出现中暑现象,尤其要警惕当下高发的热射病。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人群,在夏天一定要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若出现以下六种症状,请及时就近就医,警惕心脑血管等疾病突发,以免贻误最佳救治时机:   ①心脏的跳动突然加快,且紊乱无律;   ②经常感觉呼吸不通畅,尤其是晚上睡觉,无法平躺;   ③饭后、劳累后常感觉胸骨后憋胀厉害;   ④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   ⑤口舌发麻,吐词不清或吞咽困难;   ⑥有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有时还有视物不清、重影的情况。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22-07-15 10:20:21
  • 导语: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卒中患病率1114.8/10万人年,发病率246.8/10万人年,死亡率为114.8/10万人年。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比例约为70%,其中心源性脑梗(心源性卒中)约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20%。  心源性卒中:多发栓塞、脑梗面积大、反复发作  心源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内附壁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4A病区李世平主任介绍说,当心脏电流传输出现紊乱时,会导致心脏收缩不完全,无法把血液充分排出,就会导致血液滞留形成血栓。而心脏的血液泵出心脏后,在主动脉弓处有三根血管,这些血管主要通向头颅。所以,心脏形成的血栓也最容易流到脑部,形成脑卒中。这种脑卒中就叫做心源性脑卒中。  心脏形成的血栓一般都比较大,在心脏收缩的过程中,血栓有可能会发生脱落,随着心肌组织的收缩对血栓的挤压和血流的冲击,血栓很容易形成碎块,随着血流造成多处的散播,造成一次多发性的栓塞。这就是心源性的血栓和普通的血栓不同的地方。  心源性脑卒中影响原发心脏疾病以及心脏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征,这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李世平主任特别提醒,心源性脑卒中的特点是多发栓塞、脑梗面积大、反复发作。它的致死致残率非常高,比非心源性脑卒中的死亡率高了近一倍,但是,心源性脑卒中在栓塞之前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发病突然,这就造成它的风险更高,因此,有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格外注意。▲ 心源性脑梗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0%  心源性卒中的病因  1.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是所有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80岁后房颤的发生率则高达30%。  房颤和卒中关系密切。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为1.9%-18.2%,卒中后一年病死率高达30%,且5年内有1/3的患者复发。  2. 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卒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并发症。急性心梗的4周内,2.5%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了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血栓经常发生在部分室壁活动障碍或室壁无运动的部位。  3. 心脏瓣膜病  1)风湿性二尖瓣疾病  其是脑栓塞的一个重要原因,30%-60%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可发生脑栓塞事件,如合并房颤则大大增加栓塞的风险。  2)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血栓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0.1%-6%。生物瓣血栓栓塞的风险为0.7%/年,低于机械瓣。植入机械瓣的患者有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应终生接受抗凝治疗。  4.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左心室、右心室获双侧心室明显扩张和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为特征。由于扩大的心腔中血流的瘀滞,高凝状态以及合并未诊断的房颤容易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卒中的风险增加,如发生心力衰竭,则卒中风险比普通患者高3倍。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心内膜,心脏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感染并伴赘生物形成的一组疾病。  心源性赘生物引起的栓塞事件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3%-50%。大约20%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会罹患脑卒中。  6. 心脏粘液瘤  临床少见疾病,发病率仅为0.5/100万。心脏粘液瘤属于心脏原发性肿瘤,多属良性。95%发生于心房,其中75%位于左心房。  由于心脏收缩时的挤压及血流的冲击,瘤体质脆易碎或瘤体表面血栓脱落,引发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最为常见。20%-45%的心脏粘液瘤的首发症状为栓塞,其中50%为脑卒中,也是心源性脑梗塞的常见原因之一。  7. 反常栓塞  反常栓塞是指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后通过右向左分流进入左心系统,造成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最为常见。95%来源于心脏,即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5%来源于肺部,即肺静脉瘘。  8. 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胎儿期生理性通道,使脐静脉血从右房流向左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约2/3的卵圆孔在出生后一年闭合,大于3岁仍然不能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PFO)。PFO发生率约20%-25%(TEE),即大约1/4人群有PFO。▲ 心源性卒中示意图  39岁男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突发脑梗 半身偏瘫  39的小徐(化名)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血压最高达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正值壮年的他从事财务工作,他是家中的顶梁柱,家有爱妻和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不幸的是,2018年被一场“厄运”击垮了,那年他突发心梗倒下了。经急诊抢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才保住了性命。  原本以为自己躲过了一劫,但是2020年6月初,小徐在家中再次倒下,紧急送往就近医院行头部 CT 显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区、颞叶大面积脑梗塞,经过抢救病情平稳后转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入院时,小徐右侧肢体瘫痪,完全不能动弹,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并且失语,理解判断力、记忆计算力及定向力均差。▲ 大面积脑梗死  李世平主任根据小徐的病情,为其制定了药物对症治疗辅以康复训练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力求改善患者的言语和记忆力障碍,通过积极锻炼提高其肌力,促使其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经过近三个月的治疗,小徐身体恢复良好,已经可以独自下地走路,也可以缓慢说话,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房颤患者,如何预防心源性卒中  李世平主任指出,在心源性卒中的的众多病因中,房颤是造成心源性脑梗死最危险的的原因,占到全部心源性脑梗死79%以上。因此,预防心源性卒中,最需要预防的就是房颤。  一、什么是房颤,为什么会形成血栓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这是由心房失去了正常节律所致。  正常的心脏收缩是有规律的,心房先收缩,然后心室收缩。每次收缩,所有的心肌细胞相当于万众一心,力往一处使,而房颤呢?相当于每一个心房肌细胞各自为政,每个细胞所用的力都不一样,导致细胞间的力相互抵消,处于无规律状态,这样心房收缩相当于无用功。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的血栓多来源于左心耳,这与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左心耳是一个长在左心房上突出来的狭长的管状盲腔,形状不规则,血液正常流动时不会出现血栓。然而,房颤患者发作心慌心悸时,心房跳动的频率达到了每分钟350~600次,而我们的正常心率仅仅为每分钟60~100次。这么快且极其不规则的心房跳动,会导致左心耳内的血流形成涡流,并且导致左心房的血液瘀滞、流速变慢。  人体的血流就像河流一样,当在某处形成涡流时,便会在涡流处淤泥沉积;而河流流速太慢时,也会导致河道污泥沉积。基于上述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更容易形成血栓了。▲ 房颤是造成心源性卒中最危险的的原因  左心耳长了血栓后,一旦脱落,便会随着血流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引起血管的堵塞,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血管堵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或脑中风。  二、如何预防心源性脑梗死?  目前共有三种方式治疗房颤,一是口服抗凝药进行抗凝治疗;二是左心耳封堵术,主要用于抗凝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三是射频消融手术。在三种治疗手段中,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抗凝治疗,口服抗凝药物可以溶解左心房或左心耳内已经形成尚未脱落的血栓,或预防尚未形成的血栓。在房颤病人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病人需要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脱落引起的脑卒中及外周血管栓塞事件。  李世平主任表示,心源性卒中虽病变在脑,但病因在心,需要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医生共同关注。心源性脑梗塞的致病原因众多,临床上应加强卒中的病因筛查,提高心源性卒中的诊断水平。针对心源性疾病应给予合理的、个体化的干预措施,预防心源性卒中的复发。文/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用户8dgkrcu 2022-01-09 17:49:37
  •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卒中患病率1114.8/10万人年,发病率246.8/10万人年,死亡率为114.8/10万人年。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比例约为70%,其中心源性脑梗(心源性卒中)约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20%。  心源性卒中:多发栓塞、脑梗面积大、反复发作  心源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内附壁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4A病区李世平主任介绍说,当心脏电流传输出现紊乱时,会导致心脏收缩不完全,无法把血液充分排出,就会导致血液滞留形成血栓。而心脏的血液泵出心脏后,在主动脉弓处有三根血管,这些血管主要通向头颅。所以,心脏形成的血栓也最容易流到脑部,形成脑卒中。这种脑卒中就叫做心源性脑卒中。  心脏形成的血栓一般都比较大,在心脏收缩的过程中,血栓有可能会发生脱落,随着心肌组织的收缩对血栓的挤压和血流的冲击,血栓很容易形成碎块,随着血流造成多处的散播,造成一次多发性的栓塞。这就是心源性的血栓和普通的血栓不同的地方。  心源性脑卒中影响原发心脏疾病以及心脏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征,这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李世平主任特别提醒,心源性脑卒中的特点是多发栓塞、脑梗面积大、反复发作。它的致死致残率非常高,比非心源性脑卒中的死亡率高了近一倍,但是,心源性脑卒中在栓塞之前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发病突然,这就造成它的风险更高,因此,有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格外注意。▲ 心源性脑梗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0%  心源性卒中的病因  1.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是所有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80岁后房颤的发生率则高达30%。  房颤和卒中关系密切。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为1.9%-18.2%,卒中后一年病死率高达30%,且5年内有1/3的患者复发。  2. 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卒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并发症。急性心梗的4周内,2.5%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了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血栓经常发生在部分室壁活动障碍或室壁无运动的部位。  3. 心脏瓣膜病  1)风湿性二尖瓣疾病  其是脑栓塞的一个重要原因,30%-60%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可发生脑栓塞事件,如合并房颤则大大增加栓塞的风险。  2)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血栓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0.1%-6%。生物瓣血栓栓塞的风险为0.7%/年,低于机械瓣。植入机械瓣的患者有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应终生接受抗凝治疗。  4.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左心室、右心室获双侧心室明显扩张和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为特征。由于扩大的心腔中血流的瘀滞,高凝状态以及合并未诊断的房颤容易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卒中的风险增加,如发生心力衰竭,则卒中风险比普通患者高3倍。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心内膜,心脏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感染并伴赘生物形成的一组疾病。  心源性赘生物引起的栓塞事件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3%-50%。大约20%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会罹患脑卒中。  6. 心脏粘液瘤  临床少见疾病,发病率仅为0.5/100万。心脏粘液瘤属于心脏原发性肿瘤,多属良性。95%发生于心房,其中75%位于左心房。  由于心脏收缩时的挤压及血流的冲击,瘤体质脆易碎或瘤体表面血栓脱落,引发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最为常见。20%-45%的心脏粘液瘤的首发症状为栓塞,其中50%为脑卒中,也是心源性脑梗塞的常见原因之一。  7. 反常栓塞  反常栓塞是指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后通过右向左分流进入左心系统,造成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最为常见。95%来源于心脏,即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5%来源于肺部,即肺静脉瘘。  8. 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胎儿期生理性通道,使脐静脉血从右房流向左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约2/3的卵圆孔在出生后一年闭合,大于3岁仍然不能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PFO)。PFO发生率约20%-25%(TEE),即大约1/4人群有PFO。▲ 心源性卒中示意图  39岁男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突发脑梗 半身偏瘫  39的小徐(化名)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血压最高达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正值壮年的他从事财务工作,他是家中的顶梁柱,家有爱妻和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不幸的是,2018年被一场“厄运”击垮了,那年他突发心梗倒下了。经急诊抢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才保住了性命。  原本以为自己躲过了一劫,但是2020年6月初,小徐在家中再次倒下,紧急送往就近医院行头部 CT 显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区、颞叶大面积脑梗塞,经过抢救病情平稳后转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入院时,小徐右侧肢体瘫痪,完全不能动弹,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并且失语,理解判断力、记忆计算力及定向力均差。▲ 大面积脑梗死  李世平主任根据小徐的病情,为其制定了药物对症治疗辅以康复训练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力求改善患者的言语和记忆力障碍,通过积极锻炼提高其肌力,促使其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经过近三个月的治疗,小徐身体恢复良好,已经可以独自下地走路,也可以缓慢说话,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房颤患者,如何预防心源性卒中  李世平主任指出,在心源性卒中的的众多病因中,房颤是造成心源性脑梗死最危险的的原因,占到全部心源性脑梗死79%以上。因此,预防心源性卒中,最需要预防的就是房颤。  一、什么是房颤,为什么会形成血栓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这是由心房失去了正常节律所致。  正常的心脏收缩是有规律的,心房先收缩,然后心室收缩。每次收缩,所有的心肌细胞相当于万众一心,力往一处使,而房颤呢?相当于每一个心房肌细胞各自为政,每个细胞所用的力都不一样,导致细胞间的力相互抵消,处于无规律状态,这样心房收缩相当于无用功。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的血栓多来源于左心耳,这与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左心耳是一个长在左心房上突出来的狭长的管状盲腔,形状不规则,血液正常流动时不会出现血栓。然而,房颤患者发作心慌心悸时,心房跳动的频率达到了每分钟350~600次,而我们的正常心率仅仅为每分钟60~100次。这么快且极其不规则的心房跳动,会导致左心耳内的血流形成涡流,并且导致左心房的血液瘀滞、流速变慢。  人体的血流就像河流一样,当在某处形成涡流时,便会在涡流处淤泥沉积;而河流流速太慢时,也会导致河道污泥沉积。基于上述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更容易形成血栓了。▲ 房颤是造成心源性卒中最危险的的原因  左心耳长了血栓后,一旦脱落,便会随着血流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引起血管的堵塞,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血管堵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或脑中风。  二、如何预防心源性脑梗死?  目前共有三种方式治疗房颤,一是口服抗凝药进行抗凝治疗;二是左心耳封堵术,主要用于抗凝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三是射频消融手术。在三种治疗手段中,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抗凝治疗,口服抗凝药物可以溶解左心房或左心耳内已经形成尚未脱落的血栓,或预防尚未形成的血栓。在房颤病人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病人需要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脱落引起的脑卒中及外周血管栓塞事件。  李世平主任表示,心源性卒中虽病变在脑,但病因在心,需要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医生共同关注。心源性脑梗塞的致病原因众多,临床上应加强卒中的病因筛查,提高心源性卒中的诊断水平。针对心源性疾病应给予合理的、个体化的干预措施,预防心源性卒中的复发。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21-07-07 09:50:22
  • 眼睛凹陷,干涩,刺痛,摩擦感,痒,眼球往下眼皮方向下沉,晚上休息睡姿不同,眼球会移位。早上睁眼很难受,眼球越来越小,眼睛间距越来越宽,感觉整个面部都有些变化,伴随头疼,眼科说眼部没病,也不知道哪里有问题,这个眼疾一直折磨人,想预约神经内科专家,专家太多,而且各个专家专攻领域还都不同,我这个病况应该找针对哪个方面的专家?济南齐鲁医院哪个神经内科专家可以帮到我。。有哪个医生对济南医院了解的。可以给我推荐一下吗?非常感谢,浏览页面的每位医生专家。谢谢!
    用户wy00032467611 2020-03-11 11:33:31
  • 热烈讨论▲ 专家们针对病例开展热烈讨论随后,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李振并主任、李世平主任、张静波主任、高岩主任等先后发言,进行热烈的讨论。各位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对该患者发病的诱因、病理、临床表现、可能的诊断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专家们普遍认为,该病例虽然属于“大内科”范畴,但也是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危重症、常见病。比如脑血管意外经常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很多并发症的诊断处理与本病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年轻医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孙晓江教授发言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教研室主任孙晓江教授指出,开展病例讨论,是一个学习、反思和提高的过程。在讨论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19-06-20 15:01:1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