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957条结果

  • 胆胰疾病的诊治已经迈入了“内镜时代”,以往胆胰疾病大多要通过B超、CT、磁共振等诊断,通过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如今以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为代表的内镜技术已经逐渐体现出了在胆胰疾病诊治上的优势,并逐渐被广大群众熟知。图1胆胰管解剖示意图 然而,对少数患者来说,这些常见的诊治手段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无法精确诊断自己的病情。SpyGlass——胆胰疾病诊治的“第三只”,这时候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图2SpyGlass介绍 什么是SpyGlass? SpyGlass是一种超细的胆道内窥镜,可以通过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进入到胆管或胰管内,让医生能随时清晰地观察胆
    钟芸诗 主任医师 2022-02-24 13:44:34
  • Graves眼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现为自限性外肌无力、眼睑退缩,不伴眼睑下垂。眼眶CT或MRI检查显示外肌肿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或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阳性。这些检查有助于鉴别。肌型重症肌无力现为上眼睑下垂,时轻时重,晨轻暮重。肌电图可见衰减。
    胡军勇 主任医师 2022-01-14 12:06:47
  • 咽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肌肉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家族史;现为老年起病的无波动性对称性眼睑下垂,斜视明显,晚期眼球固定无法活动,但无复视现象,逐渐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血清肌酶多正常或轻度增高,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肌型重症肌无力现为波动性上眼睑下垂,如果眼球活动障碍则出现视物重影、复视、斜视。如果症状不典型,则需要做肌电图、血清、抗体、基因检查做鉴别。
    胡军勇 主任医师 2022-01-05 11:21:53
  • ,在早期阶段,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用习惯,坚持用药1-3个月后,干眼症状可以得到完全的缓解。有些患者好转后如果还是不科学的用,长时间的看电脑、手机,长期生活不规律,饮食辛辣油腻,干眼症还会复发。长此以往,分泌泪液的各种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需要长期使用不同类型的滴眼液维持的润滑状态。2.治疗的个体化。每个干眼患者的病因不一样,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治疗方案是个体化的。有的干眼症是全身因素引起的,比如全身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必须同时在风湿免疫科医生的建议下接受全身系统化治疗,不然光局部的眼科治疗收效甚微,如果干眼是局部因素引起的,比如蠕形螨感染引起的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必须先除螨
    赵立全 副主任医师 2024-01-21 22:35:28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各种眼病却常常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在基层医院,由于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准确地诊治常见眼病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眼病概述近视:近视是基层医院最为常见的眼病之一。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近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视主要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而看近处物体相对清晰。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近距离用、不良的用习惯如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阅读姿势不正确等都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结膜炎:结膜炎也是基层常见眼病。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细菌性结膜炎通常现为眼睛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且呈脓性;病毒性结膜炎症状与
    微医药 健康号 2024-09-19 15:57:51
  • 视网膜脱离、挫伤性视网膜脱离等; (7)眼底肿瘤:如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8)眼底寄生虫:如视网膜下猪囊虫尾蚴等。五、疾病科1.诊治范围: 损害角结膜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疾病。 2.诊治疾病举例:(1)角膜疾病:包括各种微生物引起的角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溃疡)、眼化学伤和热烧伤、角膜失代偿、圆锥角膜、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角膜外伤、角膜白斑、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综合征等; (2)角膜移植:包括羊膜移植、穿透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移植、光学板层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移植、人工角膜移植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等; (3)重建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7-06-07 00:00:00
  •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一种以患者自觉眼部症状为基础,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主要现为视物模糊、不耐久视、干涩不适、酸胀流泪、头痛眩晕、精神萎靡等。在眼科疾病中常见,属于心身医学范畴。 导致视疲劳的原因很多,比如眼部调节性因素,屈光不正、屈光参差,肌长时间收缩。其他诱发的眼病,如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等等。 西医多是对症治疗,采用滴眼液防止眼部干涩,达到润滑的效果,同时口服维生素A、B1、B12等可以调节眼部肌肉,缓解眼肌痉挛,从而减轻视疲劳的症状。 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家族,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花卉中。叶黄素是构 成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色素。研究表明
    苏丽娜 主治医师 2022-11-17 15:15:43
  • 间歇性外斜视就是外斜视间歇性发生,在部分情况下患儿双眼还可以保持正位。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除了在疲劳、疾病、注意力不集中时表现出外斜,常见的症状还有畏光,在阳光下喜欢闭上一只眼睛。家长带着宝宝来到我的诊室,最多的疑问就是间歇性外斜视怎么治疗?必须要手术吗?什么时机做手术最好?术后应下面我会根据最新的美国临床指南(PPP)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儿童视觉发育阶段,不仅双眼的视力在不断提高,大脑还要学会融合双眼图像,进而形成立体视觉,这就是双眼单视功能。外斜视的患者在发病初期现为注视远方的时候出现外斜,看近时仍可以维持正常位和双眼单视功能,但是随着病情进展,其颞侧视网膜会发生抑制,如果不及时
    文雯 副主任医师 2019-10-12 10:16:11
  • 干燥综合征,我更倾向于理解为一种过渡性病种。常常有朝着其他疾病演进的可能,比如淋巴瘤、浆细胞疾病等。许多干燥综合征的患者,现为口干、干,免疫抗体SSA和SSB阳性,唇腺活检可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免疫球蛋白升高,部分现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但这些异常升高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具有需要立即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比如,如果患者没有显著贫血、骨痛、肌肉疼痛、肾功能受损等症状,血液中没有显著可见的M蛋白;通过来说可以随访观察,定期复诊。当然,对于确切合并存在的M蛋白,同时伴有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通过我们会建议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筛查是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总之
    杜俊 主治医师 2024-11-28 15:02:31
  • 肌型重症肌无力OMG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主要现在外肌受累,现为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也可以现为斜视,是MG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我国儿童及青少年以肌型为主,很少向全身型转化。成人发病的OMG,在肌症状出现2年内容易向全身型转化,亚裔人群2年自然转化率为23%-31%,低于西方人群(50%-80%);合并胸腺瘤、异常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结果、AChR抗体阳性、病情严重的OMG更易发生转化。早期免疫抑制治疗减少OMG继发转化,部分儿童及青少年OMG可能会自行缓解。
    胡军勇 主任医师 2021-11-21 17:03:02
1 2 3 4 5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