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1条结果

  • 01 体重管理是影响综合达标的主要因素当前,中国和全球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肥胖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伴随状态。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近60%合并超重或肥胖。对于中国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现状我们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旨在评估在我国2型糖尿病门诊病人血糖控制情况,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02 中国缺乏体重管理对2型糖尿病控制的实效研究对中国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26个医学中心进行研究。2010年8月-2012年4月间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9644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信息,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用药及合并症与并发症等情况。入选标准为确诊2型糖尿病,年龄>18岁,体重指数(BMI)>18kg/m2。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进行分层:<24kg/m2,24-28kg/m2和>28kg/m2;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7%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为血糖控制达标。 03 体重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影响巨大总共9065份有效病例样本数据纳入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035例,女性患者4030例。2939人 BMI<24kg/m2,3361人BMI24-28 kg/m2,2764人BMI>28 kg/m2。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仅有32.6%,而血糖、血压、血脂三项指标同时达标者仅11.2%。根据BMI分层,血糖控制率分别为33.7%(<24kg/m2),33.8%(24-28kg/m2)和30.2%(> 28kg/m2)。在年龄≥75岁组中,不同BMI组别的达标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BMI<24kg/m2组达标率最高,BMI≥28 kg/m2组达标率最低,仅为26.6%。血糖、血压、血脂三项指标同时达标率在不同BMI组分别为12.8%(<24kg/m2),12.1%(24-28kg/m2)和8.5%(> 28kg/m2)。超重和肥胖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未见明显升高,但冠心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2.2%(<24kg/m2),15.7%(24-28kg/m2)和15.9%(>28kg/m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高BMI、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糖尿病病程均是影响血糖达标的主要危险因素。 04 结论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较低,其中肥胖人群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率最低。超重和肥胖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未见明显升高,但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大、高BMI、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糖尿病病程均是影响血糖达标的主要危险因素。留言告诉我,你的体重达标了吗?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24-02-21 11:13:13
  • 希望这个真实的案例,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勇气:2021年的小豪刚满20岁,8月份大学毕业后,开始步入社会,进入一家单位实习。后来又以面试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一家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入职体检时,小豪的空腹血糖显示为15mmol/L,是正常人的三倍。当时,这个身高180cm,对未来意气风发的大男孩,还不明白这个数值对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直到他被告知因为糖尿病,事业单位无法录用他。 01漫长的求医之路父母不敢怠慢,立马带小豪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和体检一致,小豪确实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糖尿病。其实小豪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只是并没有引起重视,而且小豪还伴有急性并发症,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医生给小豪上了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住院一周,尿酮转阴之后,才让小豪出院。但出院时,医生给他拿了很多口服药,还给他开了注射胰岛素,嘱咐他按时吃药、定时注射胰岛素,要管住嘴,迈开腿,才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此之前,一家人从来都没有想过,刚满20岁的小豪,会患上糖尿病;在此之后,糖尿病则成了蒙在全家人心头化不开的阴霾。看着日渐消沉的儿子,母亲只能四处打听能治疗糖尿病的医院,带着儿子辗转北京、深圳等多给地方寻医问药,希望能让年轻的儿子摆脱糖尿病。但每次的治疗方式也都是大同小异,要么换个药,要么让你直接打胰岛素,要么就是告诉你管住嘴迈开腿……但这些并没有解决小豪的真正问题,他们要的,是摆脱糖尿病,逆转糖尿病,而不是下半生都要靠药物来维持。 02看到希望的曙光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豪的父亲在抖音上刷到上海糖尿病逆转邹大进教授的视频,得知邹大进教授团队已经为近5000人实现了糖尿病逆转,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赶到上海同仁医院找到邹大进教授。 跟邹大进教授当面沟通之后,一家人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笼罩在家人心头的阴云也终于开始被风吹散。带着减药停药的愿望,小豪正式加入了邹大进教授团队的糖尿病逆转强化健康管理,拥有了自己专属“五师共管”的专业管理团队,有健康管理师实时监测血糖动向,有营养师搭配每日三餐,有运动康复教练指导训练,有心理咨询师进行贴心疏导;邹大进教授也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为他调整治疗方案,适时减药。小豪在管理初期,体重是 84.1 kg ,BMI指数为26.0;内脏脂肪等级为11;腹围 93cm,属于内脏脂肪型肥胖。并且伴发有高血脂、高尿酸和轻度脂肪肝,急需进行专业的健康管理。加入糖尿病强化管理的时候,一家人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小豪的年龄偏小,指标偏高,而且体重基数大,大家都担心效果不好。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小豪的配合度非常高,在健康管理团队的陪伴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03一切都在好起来小豪原本不太喜欢运动,运动教练根据他的情况,为他制定了慢跑、打羽毛球和各种力量训练,监督他每天的运动情况,并由健康管理师同步监测血糖波动情况。 连父母都吃惊小豪的改变,没想到原本有点懒的小豪居然也会爱上运动。实际上,爱上运动也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持续的正反馈。而且小豪对饮食也非常满意,以前爸爸妈妈管的时候,他是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能吃,经常馋地流口水。没想到加入山丘联康之后,在营养师地指导线下,他再也不用饿肚子了,每餐都吃得很丰盛,各类营养也都很全面,吃的不多,但饱腹感很强。之前每次吃完饭都犯困、没精神,现在不光餐后血糖数据漂亮,而且整个人的精力也非常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小高在加入管理期7周之后,开始减口服药。在管理期第12周时,停用了胰岛素。并且在管理期第22周的时候,再次减药。 在减药的同时,小豪的血糖数据也表现优秀,慢慢降到6.9mmol/L,又降到5.2mmol/L、5.1mmol/L、4.8mmol/L。 糖尿病的脚步终于停了下来,而且更让人欣喜的是,不仅血糖控制住了,小豪的脂肪肝、尿酸、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管理前的葡萄糖和尿酸数据VS管理后的葡萄糖和尿酸数据 而且在24周的管理期中,小豪累计减重9.25kg,腹围也从93cm下降到86cm。到目前为止,小豪已经减掉了胰岛素注射,减少了4.5粒口服药;糖化血红蛋白也从以前的11.9%,降到5.3%,下降了6.6%。小豪和家人都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除了控制好了血糖,逆转了糖尿病,更重要的是,他们习得了一整套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营养、运动、心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更专业和深刻地认知,而这些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04年轻人更要珍视健康在此,也提前各位年轻人,不要自持年轻,觉得自己还有任性的资本,就可以肆意地透支身体,挥霍健康。很多疾病都存在很长的潜伏期,等到你察觉到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怕是已经来不及了。疾病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你越早发现症结所在,及时纠正,就越有治愈完全的可能。生命如此短暂而脆弱,你要学会成为自己的保护神。戒掉不良的作息习惯,加强体能锻炼,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状况,这才是对未来最好的规划与投资。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24-02-20 17:58:20
  • 自己一个逆转的机会,因为逆转的获益巨大:1.逆转是脱离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达到事实上的非糖尿病人状态——使各种诊断指标都低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以学会与践行健康饮食与运动,预防高血糖相关的并发症。2.逆转提高了自己对糖尿病的认知和看法,把消极的认识转换为积极的认识。生活方式管理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3.逆转是回归到精彩的生活当中,让糖尿病不再干扰到自己的生活。也大幅度降低降血糖药的副作用。4.逆转2型糖尿病,应该做到:1)清除内脏脂肪,消除脂毒性;​2)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3)改善胰岛素分泌延迟,缓解胰岛素抵抗,血糖平稳;​4)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小于6.5%,实现停药,并维持长期逆转。五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22-11-15 21:11:43
  • 居住在沿海地区、嗜好海产品的上海人却有“碘”恐慌,原因无他,乃是近年来发病率日渐高企的甲状腺疾病。坊间越来越多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上海人生活在海边,海产品吃得多,甚至连呼吸的空气中“都有碘”,所以“不能再吃碘盐”了,否则得甲状腺病的人会更多。这种观点是否符合科学?今天就来厘清碘和甲状腺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上海人碘摄入过量吗?不可一概而论。 碘元素的摄入对于机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性已经为公众所熟知,但对于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上海人而言,对碘的感情却有些复杂——食谱中海鱼、海虾、海贝、海带、紫菜等如此丰富,怎么还会缺碘呢?再吃碘盐会不会碘过量? 任何缺乏数据支撑的论断都只是揣测,来看看权威的抽样调查与统计数据吧。2003年 闸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机选择了基本代表区域区平均水平的天目西街道、彭浦街道的五个居委会开展点状调查,500人中121人(24.2%)轻度缺碘;33人(6.6%)中度缺碘;16人(3.2%)重度缺碘。2006年6-10月 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区内5种重点人群展开了碘营养状况调查,显示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偏低,其余4种重点人群碘营养属适宜水平,孕妇的碘营养状况亦能满足孕妇妊娠各阶段生理功能的需要。 2006年8月 松江地区也开展了对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监测工作,显示本区孕妇的尿碘水平较低,其次为哺乳期妇女。 2009年4月-2010年3月 浦东新区选取了在周浦医院和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孕期保健服务的孕妇378名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尿碘监测,研究表明周康地区妊娠晚期妇女存在明显的缺碘。 从上述抽样调查数据可以得出合理推论:上海人整体碘营养状况处于理想水平,但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碘营养状况则处于整体平均水平之下,而这一群体的碘营养水平与下一代的身体与智力发育密切相关。因此,任何的主观臆测都是靠不住的,必须以个体化的检测为依据。 如何判断碘营养状况?尿碘一测即知。 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在人体内的含量微小,若大量在体内蓄积则会影响生理机能,因此人体有一套完备的碘排泄机制。所以,具体到每一个人,究竟是缺碘还是碘过量,检测一下尿碘含量便知。 根据国际防治碘缺乏病权威组织的推荐和我国国家标准(WS/T107-2006),尿碘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7年发布了 尿碘评价标准:严重碘缺乏:尿碘<20微克/升 中度碘缺乏:尿碘20~50微克/升 轻度碘缺乏:尿碘51-150微克/升 碘充足:尿碘150-249微克/升 碘超足量:尿碘250-499微克/升 碘过量:尿碘≥500微克/升 碘过量导致甲状腺病? 只是原因之一。 随着颈部超声列入常规体检项目,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也不断升高,很多人都会听说身边的人查出“甲状腺结节”、“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有些人甚至招惹上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疾病高发,罪魁祸首是碘摄入过量吗?2010年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结节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甲亢”患病率为3.7%,“甲减”患病率为6.5%,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8.6%。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甲状腺癌已居女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 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主要受居民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压力加大、缺碘与碘过量及健康体检普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碘过量只是原因之一。 碘盐到底还该不该吃? 要看疾病种类。 已经明确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群,究竟能不能再吃碘盐,依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看疾病的种类。 “甲亢”患者需禁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和药物;需使用“无碘盐”烹饪,要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甲亢”经过药物或同位素治愈后,可适当吃些碘盐、海鲜食物,为防止疾病复发,应避免在短期内进食过多高碘食物。 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结节患者无需刻意吃无碘盐,平时注意不要过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甲状腺癌患者需食用无碘盐,并尽量少吃海鲜等含碘量较高的食物,同时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 食物中限碘就够了吗? 警惕隐性碘源。 对于需要限碘的人群,仅仅留意食物中的碘还不够,还需警惕食物中的隐性碘源。 在药物方面,胺碘酮、碘酒、以及含碘的维生素、润喉片和造影剂等均有摄入碘的机会。还有一些化妆品,如含海藻成分的洗面奶、面膜等。 对待甲状腺疾病,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其特点,要熟悉什么是适宜食物、什么是禁忌食物,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食药并举,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抗疾病、守护健康。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18-07-25 12:09:46
  • :肋骨胸腰椎多发性低密度影,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近1年自述走路时膝部骨痛。这怎么都与急性胰腺炎不挂钩。 第二,患者肾结石病史,曾多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这肾结石与急性胰腺炎又是什么关系? 第三,患者一些化验指标令人惊讶:碱性磷酸酶(ALP):1829U/L(正常值≤100U/L),血钙3.58mmol/L(正常值2.15-2.55mmol/L),血磷0.59mmol/L(正常值:0.87-1.45mmol/L)。 至此,医生才想起了甲旁亢的真实面貌。 甲旁亢的“多张面孔”变脸一反复发生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胰腺炎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合成和分泌过多,使骨钙溶解释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18-07-25 12:01:56
  •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改变、生活压力加大、缺碘与碘过量以及健康体检普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甲状腺癌已居女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此外,甲亢、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 甲状腺疾病究竟挂哪个更好?查出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切除?甲亢为何容易反复复发?带着这些问题,小编来到了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甲状腺诊治中心,并有幸采访了该中心主任邹大进教授。 多学科诊疗“一门关”,患者就医更方便 长期以来,甲状腺疾病患者就诊时往往会被分诊到内分泌科、普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核医学科等多个科室,而疾病的诊断又要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16-08-05 10:33:08
  • 当今社会,糖尿病“井喷”样的爆发性流行已成为显示的公共卫生难题。数据是枯燥的,数据又是残酷的。这组数字我们不得不面对:1.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肥胖和糖尿病分布图上,中国双双获得第一,肥胖人数世界第一,糖尿病患病人数世界第一,中国2013年公布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预计糖尿病患者数1.1亿人,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大国。2.更为可怕的数据是:中国20岁以上人群高危糖尿病“后备军”(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50.1%,预计人数1.5亿,每年接近7%的人群转化为糖尿病。3.2015年总共有500万人直接死于这一疾病,相当于每6秒有一人死于糖尿病,在死亡疾病排行榜上位于第七位。面对糖尿病的大爆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必须构建三道防线,严防死守,否则国家新增医疗投入的速度跟不上糖尿病的医疗费用增长速度,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将可能被糖尿病拉低,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第一道防线,未病先预防 糖尿病虽然爆发性流行,但它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措施得当,降低糖尿病并非难事。 一、预防糖尿病,政府有责 1.广泛宣传、教育糖尿病的预防益处做到人人知晓糖尿病及其危害、防治方法。 2.对甜饮料征重税,对学校周边不允许出售甜碳酸饮料。 3.普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肥胖儿童与青少年情况,督促家长与学校共同制定肥胖的防治措施,减少成年后糖尿病的发病率。 4.开放所有公园和体育场,铺设规范懂得步行道,使运动随处可行。 5.所有城市铺设规范的自行车、标准道路,设立自行车停车场,使骑车出行成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6.各地疾病控制中心负责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40岁以上、超重肥胖、经常静坐、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及糖尿病前期(血糖偏高者)。积极预防重点人群,要组织居委会、安排预防糖尿病团队,制定饮食运动预防计划,实施预防监测。 7.大力推广实施中国的“大庆糖尿病预防”举措,列入当地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考核指标。 8.各种食品应当标注所含能量,能量较高的食物还需标注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宜食用的警示语。 政府做到位,预防有希望。 二、预防糖尿病,匹夫有责 就好像只有冬天才想念夏天,只有忙碌才会想念空闲。莫要等到生病的时候才会想念健康的宝贵。每个人如何预防才能不得糖尿病呢? 1.日行一万步:每坐1小时要起来走几分钟。平时最好安步当车,出行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多消耗一些能量,就少得糖尿病。 2.饮食多样化:保证每餐吃一种水果和蔬菜,每天变换花样,多吃各种粗粮及粗粮食品。 3.学会“管住嘴”:早餐最重要,适当减晚餐,多吃全谷物,不喝甜饮料,平常多喝水,多吃豆制品,天天喝绿茶,补充纤维素。 4.改掉坏习惯:如长期熬夜晚睡,常用塑料容器,久坐看电视,经常不吃早餐,以上都是糖尿病患病因素。 5.努力减“肥肉”:如果你已是一个超重肥胖者,千万别掉以轻心,肥胖是糖尿病最危险的促进因素。努力减肥是当务之急,脂肪减少4.5kg,并长期保持,即可大幅度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6.警惕“病”来临: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筛查血糖,如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瘙痒症状,经常饥饿,手足麻木,要及时检测血糖,警惕疾病来了! 第二道防线:有“病”要防变 要防止糖尿病演变为并发症,需要政府,医生和患者三方努力,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达到标准治疗,并使各项指标早期持久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0%,血压≤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2.6mmol/L,体重指数<24kg/m2等。 第三道防线:有“症”防恶化 已经得了糖尿病并发症的高龄、长病程的患者,要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此时控制血糖不宜过于严格,要强化血脂管理,合理降压及各种并发症的适当处理,使并发症稳定下来,不再恶化。 总之,战胜糖尿病需要做到5个“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只有政府、医务人员、患者三方齐心协力,遏制中国糖尿病的大爆发,减少糖尿病的死亡率,大幅减少糖尿病的医疗费用的目标才能实现!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16-08-05 10:27:49
  •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功能亢进,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导致的甲状腺毒症。根据病因不同,甲亢可分为六种类型:Graves病、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碘甲亢、垂体性甲亢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性甲亢。其中,Graves病最常见,占所有甲亢的85%左右。 甲亢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相关,并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另外,细菌感染、性激素、应激等对甲亢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影响。甲亢患者血清中存在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简称TRAb)是甲亢的致病性抗体。 2013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甲亢的发病率为3.7%;平均每27人中,就有一名甲亢患者;20~40岁年龄段人群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16-08-05 10:25:24
  • 2016年春节前,30岁的刘女士体检中发现多个甲状腺结节,最大者直径9毫米,看过医生说春节后来住院手术。整个春节期间,全家沉浸在沉重的气氛中,刘女士更是整日以泪洗面。小小的甲状腺结节使全家整个春节都过不好,完全沉浸在甲状腺结节的恐慌之中不能自拔。“甲状腺癌”、“开刀”这两个词不停地在脑海中闪现,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甲状腺结节有那么恐惧吗? 一、甲状腺结节多大的事儿? 甲状腺结节是什么东东?为什么会这么多?左邻右舍、同学同事,只要做过甲状腺B超,就会有一个碍眼的词直奔眼球:甲状腺结节!患者常常将甲状腺结节等同于癌,因恐癌心理导致过度手术,造成的后果严重。由于B超的普及,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在蹿升。据中国十个城市疾病调查显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高达18.6%,意味着中国有1.5亿人患甲状腺结节,其中需医学干预的结节仅在2%左右。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就如同体表长了一颗小痣一样,对身体没有伤害,无需处理,没有必要过度担心,更不必恐惧。绝大多数结节无需治疗。 二、甲状腺结节的过度治疗—韩国的教训 1999年韩国政府为减少癌症的死亡率、提高早期诊断率,启动了一项全国性的体检计划,其中包含了人人颈部超声检查。甲状腺B超筛查带来了不可思议的结果:20年间,甲状腺癌(甲癌)发生率提高了5倍,使这种原本少见的癌肿成为名列前茅的肿瘤。但是并没有挽救多少甲癌患者的生命。因为甲癌的死亡率并没有因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而下降。可是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之而来,手术后10%的患者出现低钙抽搐等问题,终生生活质量极差,2%的患者发生了声音嘶哑。 过度诊断转移了医疗资源,恐吓了患者,由此催生了过度手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手术并发症。在没有挽救生命的情况下,全面甲状腺B超体检是否还要进行下去?韩国的教训值得中国吸取。 三、哪些甲状腺结节要做良恶性鉴别? 1、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直径<1厘米的结节不必做良恶性的鉴别与评估。 2、对于有以下4种情况时,即使结节直径<1厘米也需要进行良恶性鉴别:①B超怀疑恶变征象;②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③儿童期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④一级亲属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3、结节>1厘米,B超怀疑中高度恶性结节,均需做鉴别。 四、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1、超声检查:①实性结节低回声或者囊性变;②结节边缘不规则;③结节微钙化;④结节高度>宽度;⑤甲状腺外扩破坏性边缘钙化伴软组织突出。以上征象2~3个存在时高度怀疑恶性结节。 2、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这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最直观、最准确的方法。以下情况必须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①结节≥1厘米,B超怀疑中高度恶性;②结节≥1.5厘米。 有些病人担心细针穿刺会导致肿瘤扩散,拒绝做穿刺,实际上从未有过甲状腺结节穿刺后肿瘤扩散的报道,细针穿刺不会让肿瘤漏出、污染及扩散。不做穿刺,盲目手术,得不偿失。穿刺为良性,就观察随访,无需手术,损伤少,诊断率高。该做穿刺的患者不要迟疑。 五、如是甲状腺癌,是甲状腺全切还是单叶切? 1、甲状腺全切:①明显的甲状腺外浸润;②颈部淋巴结转移受累;③远处转移;④肿瘤直径>4厘米;⑤有甲状腺癌家族史;⑥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⑦年龄>45岁;⑧患者有严重心肺疾病;⑨表达突变的癌基因。 2、甲状腺单叶切除:①直径在1~4厘米,没有甲状腺外转移者,患者要求全切亦可全切;②直径>4厘米的良性结节。 3、中央淋巴结的清扫:没有转移者不做。 六、手术后是否要做残留甲状腺同位素清扫? 1、必须做:①已知远处转移;②有甲状腺外侵袭;③肿瘤直径>4厘米。 2、考虑做:①肿瘤直径1~4厘米,局限于甲状腺和淋巴结内的转移;②预示复发的组织学特点。 3、治疗剂量:①一般用量30mCi;②有淋巴结转移者,30~150mCi,不建议用更大剂量。 七、甲状腺癌治疗后随访要做哪些? 1、检测促甲状腺素(TSH),高危甲状腺癌应使TSH<0.1mIU/L,中危甲状腺癌应在0.1~0.5mIU/L。每4周复查一次,达标后1年内每2-3个月一次,2年内3-6个月一次,5年内6-12个月一次。 2、甲状腺球蛋白(Tg),一般应测不出或<1.0ng/ml,如Tg>1.0ng/ml,应寻找复发病灶。甲状腺全切患者,监测Tg,甲状腺未全切患者,监测Tg、TgAb,每6月复查一次。 3、超声检查,没有复发征象。甲状腺癌手术或同位素131I治疗后第1年内3-6个月一次,此后无病生存者每6-12个月一次,若发现可疑病灶,检查间隔时间酌情缩短。 刘女士后来在我院做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是良性结节,避免了盲目手术和终生服药。刘女士如释重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再也没有恐惧了。 甲状腺结节上升势头如此之快,已然成为内分泌科和甲乳科咨询和就诊的最热门疾病之一。如果您的体检报告单上也赫然写着“甲状腺结节”这一诊断,请不要过分紧张,不必盲目手术,不要放任不管,不要迷信“媒体”宣传的过于神奇的技术和药物,最正确的选择是去咨询所信任的甲状腺疾病专科医生,及时治疗,按时随访。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16-08-05 10:24:07
  • 我们不必对131I治疗表示恐惧,因为治疗剂量的131I使人体达到的电离辐射量相当于胃肠钡餐X线检查的辐射量,只有近距离接触到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才会对人类构成危险。 131I治疗的优势在于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安全性好,被视为成人甲亢的首选治疗。对于以下情况可采用该治疗手段:①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存在其他药物不良反应;②既往“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者曾多次复发;③有手术禁忌症、或手术风险高,不适合手术治疗;④有颈部手术或外照射病史;⑤甲亢病程较长;⑥老年患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老人;⑦合并肝功能损伤;⑧合并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⑨合并心脏病;⑩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禁忌以下情况:处于妊娠、哺乳期,或者在未来6个月内有妊娠计划。 131I治疗可用于甲状腺癌术后的残存组织或远处转移。一是采用131I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二是采用131I清除手术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清灶。DTC术后经131I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能改善预后,包括延缓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和减少远处转移等。手术后复发、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的病灶和侵犯气道病灶手术后仍残留者均建议行131I治疗。131I治疗对肺的小转移灶疗效较好,对体积较大的转移灶和骨转移者疗效差。目前已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术后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邹大进 主任医师 2016-08-05 10:22:37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