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4条结果

  • 一例典型的Fuchs综合征,也叫“虹膜异色综合征”,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误诊的葡萄膜炎,尤其是跟“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鉴别,经验不足的眼科医生很容易就误诊为青睫综合症,因为两者的症状相似,都可能会合并高眼压,但发病率差距很大,治疗和预后也有所不同。
    顾操 副主任医师 2023-04-06 14:16:38
  • ,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重度视力损害和盲的比率分别为6.05%~15.3%和0.66%~5.35%,其中最主要的年龄相关性眼病包括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如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白内障这种年龄相关性眼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白内障虽然对健康危害大,但它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复明的。因此,一直以来,国家对白内障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曾经,人们对白内障的认识不够深入,再加上手术水平的限制,以为“白内障要等到成熟才能做手术”,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白内障诊疗设备、技术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完全改变了,白内障手术的治疗目标从“防盲”改为“提高功能”。眼科医生提醒:白内障患者仅做单眼手术
    顾操 副主任医师 2023-03-31 11:30:48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属于择期手术,虽然对全身来说是一个小手术,但毕竟是内眼手术,眼科手术中属于3级手术(手术级别,数字越大越复杂,一般分4级),只要是内眼手术就存在感染风险,所以如果最好能在身体免疫系统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属于人体免疫系统脆弱期,如果再结合一些靶向药物,都是有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对细菌等微生物的抵抗力是明显减弱的,因此尽量避免肿瘤化疗期间进行择期的白内障手术。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果白内障过熟引起相关眼部并发症,那就需要急诊下进行手术处理,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后尽量加强抗感染治疗。​
    顾操 副主任医师 2023-03-31 11:24:17
  • ,暗点对向移动当眼球转动到镜片周边部位时,暗点和眼球的移动方向相反,向更中心的部位移动。这样当患者观察一个物体,而将眼球转向这一物体时,暗点也随之移动而挡住这一物体鶒。当眼球从这一物体处移开时,暗点再次移动,物体又能被看到物体从观察处被晃入或晃出,故称为玩偶盒现象。(7)双眼视力:在单眼无晶状体眼中,要获得双眼单功能是困难的,即使在双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中健康搜索,双眼视力也不总是存在的。临床表现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表现依产生的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伤口瘢痕:如果无晶状体眼是由白内障手术所致,尤其囊外或囊内手术(ECCE或ICCE)后可以看到切口瘢痕,有缝线者还可看到缝线。2.角膜:多为逆
    顾操 副主任医师 2023-03-31 11:20:44
  • 这是一本主要面对远海环境下人员健康问题的科普书籍,面对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人们最容易得的疾病在这本书里均有介绍,我承担了眼科部分的编写。
    顾操 副主任医师 2023-03-08 17:24:36
  • 这是一例由于永存性玻璃体增生症引起的白内障,因此先天性白内障一定要查找原因,很多儿童眼病都会并发白内障。
    顾操 副主任医师 2022-11-30 11:09:11
  •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随着混浊加重,最后会形成大白核
    顾操 副主任医师 2022-10-26 09:12:46
  • 今日头条有一条推送,文中有说“日本把角膜塑形镜卖给中国让中国的儿童们使用,自己却不允许20岁以下的人群使用”查阅了下网络,这样的消息早些时候出现在2018年7月的一个微博里博主是艾眼灸,且不谈博主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目的,我们来看看文中提到的日本塑形镜的情况。搜索到文中讲到的日本眼科医学会官网的内容,2017年发布了‘オルソケラトロジーガイドライン(第2版)’翻译成中文叫角膜塑形指南(第二版)想获得该指南全文,请扫描获得通读了文章,因为是日文,只能借助翻译 其中涉及到年龄问题的有这样几处: 1、绪论中的内容 Google翻译:在这种背景下,自从与Ortho-K批准同时创建指南以来已经过去了七年,并且由于已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上市后调查数据,因此应该对先前的指南进行审查。变成了。主要的修改是,适应年龄原则上应为20岁或以上,未成年人处方的谨慎给出。可见2017年的版本对7年前的第一版本进行了修改,翻看了第一版本,多了“未成年者への処方に対しては慎重処方とした” 未成年人的处方需要谨慎。 也就是说2017前指南只建议日本的塑形镜验配年龄在20岁以上,而2017年以后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未成年人可配戴的条款,但需要谨慎给处方。 2、适应症中的内容,第一点,年龄Google翻译:关于正畸屈光矫正的长期预后,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必须仔细选择正常角膜的变化。年龄一般而言,患者应20岁以上,可以从患者那里寻求充分的判断和同意,并且不需要父母的参与,面向20岁以下人群的谨慎处方。 同样提了未成年人的处方可以给,需要谨慎。3、禁忌症中内容,慎重处方Google翻译:对未成年人,已批准的镜片,在日本的临床试验年龄(20或19岁以上)以下和老年人的安全性评估还不确定,儿童处方因可能会长期使用,并且有必要考虑该镜片可能发生的风险,仔细确定该处方是否可行。可知日本的临床研究多在19岁以上年龄,儿童的临床研究资料是缺少的,所以提示儿童验配注意风险。 从全文来看,日本眼科医学会的最新版的角膜塑形镜指南(2017年)并没有禁止20岁以下孩子验配,但考虑了日本临床研究的年龄都是在20岁以上,缺少儿童的临床研究数据,配戴又是长期的,有潜在的风险,所以建议谨慎验配。 再从另外的一个资料来看下日本小学生的接触镜配戴情况 如上图,小学生中配戴隐形眼镜的人群中有24.7%的孩子配戴角膜塑形镜,配戴最多的是抛弃性的镜片,比例是68.2%。而角膜塑形镜配戴占接触镜配戴者的比例,2006年是14.3%,2009年是18.9%,2012年是20.4%,2018年时24.7%,可见在日本塑形镜配戴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 我国确实是角膜塑形镜配戴的大国,从配戴的绝对人数和比例都远远大于日本,这么多人次配戴角膜塑形镜确实需要更加注意安全、减少风险,儿童选择角膜塑形镜确实需要谨慎。 另一方面看,我国在儿童验配角膜塑形镜方面也积累和更多的经验和临床资料,和日本的临床研究不一样,我国的角膜塑形镜注册前的临床研究实施的对象就是儿童,临床研究的数据就是儿童,而不是成年人。临床研究的结果最后被国家的药监部门确认和论证后发放注册证书。 科学是把双刃剑,对近视控制有帮助,但也有风险。 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主要看风险是不是可控。 相对的安全的关键点有这样几个方面: 1、严格选择适应症,尤其儿童,验配前做的各种检查不是白做的,是来保证是合适的配戴者,检查有:视力检查、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泪膜质量评估、角膜地形图、眼轴测量、内皮数量检查等。 2、选择合适的镜片,镜片和角膜的形态需要匹配,不合适容易出现风险。所以医生会花较多的时间通过试戴、荧光评估、地形图分析等各种方法来确定镜片的类型、镜片的参数等。 3、配戴者自己的护理,只有规范配戴,按教的方法进行配戴才能减少风险。卫生的注意、取戴的规范、镜片的正确护理来为安全保驾护航。 4、及时的随访,配戴后1天、1周、1月、每2-3月,频繁的复查不是白查,是为了更好的监控风险,没有问题最好,如有问题能及时进行处理,减少风险。随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风险防范流程。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5、配戴者、家长、验配医生都是安全的保障者,多沟通、相互配合、多信任才能安全和有效验配。
    毛欣杰 副主任医师 2019-10-24 00:00:47
  • ,推荐两个群体,国际近视防控与角膜塑形学会资深会员(FIAOMC),国内有23人;国际近视防控与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资深会员(SIAOA),国内有26人,名单附在文后。这两个群体医生或验配师的验配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当然还有更严谨和更认真的态度。当然除了这两个群体验配医生外还有很多既专业又负责验配医生验配师。不贪图方便,不贪图免费是选择时可参考的。安全圈3-规范的配戴流程 验配的安全不仅仅和验配医生有关,也和配戴者有关,因为绝大多数时间是配戴者独自操作和处理塑形镜,配戴的规范就是安全的圈子。 --该清洗的就要清洗,不清洗的就跑到安全圈外面了。 --规定用护理液清洗,你偏偏要用自来水,自己跑到安全
    毛欣杰 副主任医师 2019-07-16 19:35:51
  • 长度样子。在18岁之前,眼轴还在增长的年龄,进行有效的控制眼轴增长的速度,能减少18岁时以后眼轴的实际长度,从而减少可致盲的眼底病变的风险。而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减缓眼轴增长的速度,多年配戴后,可以到18岁时以后眼轴的长度不会那么长,减少年纪大了以后眼底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可能致盲的风险。 如果从8岁开始戴塑形镜,到18岁眼轴稳定,如果眼轴的控制效果为50%算吧,眼轴的长度可以少1毫米多,少1毫米的眼轴对应近视度数大概少250度,眼底病变的风险因为少掉的250度而减少了不少。 10年的塑形镜配戴,为了将来可致盲眼底疾病发生的风险减低。 这是不是合算呢?是不是为将来的
    毛欣杰 副主任医师 2019-07-13 23:02:17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