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039条结果

  • 孩子身上的红斑是血管瘤,还是血管畸形,怎么区分? 我们临床工作中容易将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概念混淆,比如经常提到的“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疣状血管瘤”等等,从解剖和病理角度上看,并不是血管瘤,其实是血管畸形。因此,正确诊断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对治疗非常重要。 一、血管瘤的特点 1.毛细血管扩张痣又叫葡萄酒样痣或鲜红斑痣,表现为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病损常终身存在。 2.毛细血管瘤又叫草莓状血管瘤,表现为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血管肿瘤,压之不褪色。头颈部多见,通常在出生后数周/数月内出现
    成伟 副主任医师 2021-01-08 17:39:44
  • ,从来没有表扬过宝宝,宝宝好难受😣”肝脏说,“小明学渣一个,没有可表扬的地方。”心脏说,“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长期欠夸的孩子的内心象一片久旱不雨的土地干枯而又破损。夸孩子关键是夸他的行动,多感受孩子心情,多找找,总会有真诚的可夸之处的。宝宝不是因优秀而受夸,而是受夸之后才会走向优秀。”肝脏说,“那对容易分心,作业拖拉有什么好办法吗?”心脏说,“现在有合式心身疗法提出了减压,内整合,心身如果一体,自然不用担心了。”(转自“启尘悬壶”)
    李利清 主任医师 2021-07-24 23:01:25
  • 专家介绍,脑实质出血由脑动脉、静脉和(或)毛细血管坏死破裂所致。多继发于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脑肿瘤等,以中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最多见。那么,脑实质出血的症状有哪些?下面,专家来为我们详细介绍这个问题。   专家介绍了以下内容:   一、临床表现:发病急、变化快是其特点。患者突然头痛、眩晕,随即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临床症状与出血部位、量的多少有关。   二、影像学表现:血液溢出血管后形成血肿,大量的X线吸收系数明显高于脑实质的血红蛋白积聚在一起,CT图像上表现为高密度病灶,CT值多高于60Hu,在60~90Hu之间,不会超过94Hu(血肿的CT值上限,即红细胞压积100
    张洪钿 副主任医师 2016-04-06 10:16:31
  • 红胎记最常出现在宝宝的面部和颈部,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内出现,表现为暗红、橘红、暗紫色。红胎记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的组织,多发生在皮肤的表层,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红胎记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1)鲜红斑痣,又叫毛细血管扩张痣、葡萄酒样痣,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畸形。这种红胎记一般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多数表现为暗红色或者青红色的斑片,边缘不,不高出皮面,压之褪色,好发于面、颈部和头皮,多数发生在一侧。发生在枕部、额部或鼻梁等部位的鲜红斑痣有时可以自行消退,但是累及一侧且面积较大的一般会持续终身,随着孩子长大而增大,并可以逐渐增厚,颜色加深
    邓莉华 健康号 2017-10-20 10:50:07
  • 及骨破坏亦不能直接显示。CT、MRI适应以下眼病的检查(1)眼球突出;(2)进行性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3)原因不明的眼肌麻痹;(4)眼球运动异常伴有眼球震颤;(5)视盘水肿;(6)视神经萎缩;(7)外伤后视力及视野障碍,异物检查;(8)眼内肿物;(9)斜视、弱视的病因学研究;(10)X线上发现眶周围的骨病变;(11)超声检查怀疑眼球病变;(12)头痛、眼眶痛、面部痉挛。
    兰守夕 主治医师 2018-08-03 17:22:45
  • 头部伽马刀适应症:颅内良性肿瘤(垂体瘤、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36%;颅内恶性肿瘤(脑转移瘤,由于位置关系或拒绝手术不能耐受手术的原发肿瘤)29%;脑动静血管畸形33%;功能性疾病(癫痫、三叉神经痛)2%;鼻咽癌复发或照射补量。
    李忠喜 主任医师 2017-02-20 10:11:28
  • 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大类。脑干出血是出血性卒中最多见的一种,约占95%,只有5%左右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的病因与脑干出血不同,除一部分病例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导致靠近大脑表面部位的小血管破裂,多数是因脑动脉瘤或颅内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引起。而脑干出血系指脑内血管突然发生破裂,迅速形成局部血肿,挤压周围脑组织,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近年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脑卒中发病总数中脑干出血约占37.5%,而西方国家人群中脑干出血仅占卒中总数的10%左右,差距较大。按37.5%的比例估算,全国每年发生脑干出血约60万人,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目前认为引起脑干出血
    张洪钿 副主任医师 2016-04-12 10:05:50
  •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万军 主任医师 2015-03-09 10:09:32
  • 由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疼痛。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原引发过程,而不是周引发的疼痛,周引发的疼痛虽有中枢机制,但不是中枢性神经痛。实际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只有丘脑病变所引起的疼痛,才列于中枢性神经痛。  引起中枢性系统病变的疾病都可引发中枢性神经痛。包括:  1、脑脊髓血管损伤:梗死,出血,血管畸形都有撕裂样持续性病变累及丘脑  2、多发性硬化:脑桥、延髓、脊髓多发性硬化  3、癫痫  4、脊髓空洞症,延髓空洞症  5、脓肿、肿瘤  6、病毒,梅毒致脊髓炎症  7、创伤性脑损伤  8、帕金森病等
    郭向飞 副主任医师 2020-04-06 16:26:30
  • Parkes-Weber高流速血管异常,简称PWS,它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综合征,又被称为血管扩张性肥大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患肢肥大、浅静脉曲张、皮肤血管痣(KTS三联征),并伴动静脉瘘。 临床中PWS比较少见,易于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和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相混淆。PWS除有先天性动静脉瘘的相应临床症状,尚有骨、软组织肥大、皮肤葡萄酒色斑、静脉曲张等症状,与KTS颇为相似。 据临床医学表明,PWS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的年龄为4 ~ 12岁,平均8.2岁。常合并皮肤CM、肢体过度生长、AVM或部分为LM。不过值得注意的是,PWS与KTS不同,常常不会同时累及多个肢体,也不会合并
    汪小勇 主治医师 2019-09-10 09:47:16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