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419条结果

  • 恶寒是指病人感觉怕冷,虽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不能解其寒的一种症状。与畏寒鉴别。后者是指经居于室内或添加衣被,近火取暖,怕冷的感觉可以缓解。一般来说,恶风、恶寒、寒战在外感病中,而畏寒则多见于内伤杂病中。临床上所见恶寒症状者,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肺炎等发病过程可见发热恶寒。2、肝脓肿,肾脓肿等疾病可见发热恶寒寒战。3、淋巴瘤,白血病等疾病可见高热恶寒。4、病毒感染性疾病也可出现发热恶寒。5、肿瘤性疾病在发热的过程中也可以出现恶寒症状。
    傅慧婷 副主任医师 2020-10-06 21:45:47
  • 一提到花椒这种东西,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它作为食材的作用。的确,花椒是一个特别好的调味食材,尤其是对于四川那边的人来说,花椒简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在重庆火锅和四川那边的一些火锅中,花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调味剂,它凭借着其独特的口感使自己站立于调料界的领军地位。但是花椒其实除了作为食材之外,它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当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说到花椒的药用价值,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它能够扫除体内的恶寒。在中医看来,花椒有着很好的散寒活血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凝寒体质的女性来说,效果特别显著。凝寒体质的女性手脚一年四季都是冰凉的,而且每个月的月经量都比较少,还会伴有疼痛的感觉,有时还会出现血块。所以对她们
    刘慧平 副主任医师 2018-09-24 14:29:30
  • 最近天气反复无常昼夜温差又大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衣服穿少了出门冷着了就容易咳嗽、流鼻涕甚至反胃干呕。。。恶寒怕冷,胃脘冷痛这是风寒初起最难熬的时候今天杏林君为大家分享一个方子组成简单,日常中药既宜空腹温服又能把风寒邪气、湿气逼出了体外出自唐代医家李绛《兵部手集方》中的药膳方——生姜红枣粥方中只有生姜、大枣两味常见食材却对治疗风寒感冒初期有很好的效果其中生姜还能加快血液循环扩张毛孔,利于排汗有很好的补阳祛湿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姜有干姜和生姜之分干姜皮老肉厚,性热味辛以温中止呕为主生姜才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主角其味辛微温,辛能散风温能驱寒,专攻解表散寒而鲜生姜焙干的干生姜,较干姜则不热比之鲜生姜
    郑君芙 副主任中医师 2020-11-01 06:20:54
  • 发热常见,但临床会治吗?伤寒论曰: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阳经与阴经发热明了!太阳经发热、必恶寒,不渴、阳明经发热、渴、出汗、少阳经发热、恶寒、交替、寒热往来,太阴经、发热身热不扬、少阴经发热、畏寒、精神不振、脉沉,反发热、脉沉!厥阴发热、手足厥!这些是常证! 难治发热!变证也、兼证也!但先知常证、才知变证、兼证!如外有寒、内有热、湿、湿热这就难辨治了,还有几经相兼也难辨治了!湿、湿热、风湿、在少阳三焦焦膜也难辨了,缠绵几月、几年发热都有可能!如发热久治不愈,可以考虑湿致病!湿可与风、寒、热交织在一起!需仔细辨!如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皮肌炎、红斑狼疮!这里只抛砖引玉!思维
    龚贵川 主任中医师 2018-04-27 20:28:35
  • 细辛附子汤,用以治疗刚得之少阴病,症见发热脉沉之感寒证。本方为发汗解表,温经、扶阳散寒的妙方,其补散兼施,以细辛附子驱六腑之沉寒,麻黄开腠理使寒邪随汗而出,本方也为仲圣治少阴病的代表作之一。外感病多数人都是以发热恶寒为主证。恶寒是由于风寒侵入体表,而阳气未能及时达表抗邪,故患者呈恶寒。而发热则是阳气在抗邪,处于邪正交争的表现。在临床上,常见一类患者,外感寒邪后,恶寒、身痛、腰、骨节、四肢酸痛,或咳喘,流涕。脉迟缓、沉紧,唯独不见发热。究其因,此类患者平素体质就是阴盛阳虚之人,每每外感多不发热,为阳虚里寒之证。仲圣谓之:“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此时如用解表发散之法不但无效,还会有使病邪羁留不去之
    黎崇裕 主治医师 2018-07-17 20:06:30
  • 腰腿痛、两腿发沉是临床中的常见症,本文介绍了刘渡舟老师关于这一病症的经方治疗经验。腰腿酸痛【原文】迟某,男,50岁。其病为腰酸,两足酸痛,恶寒怕冷,行路则觉两腿发沉。切其脉沉缓无力,视其舌硕大,苔则白滑。【研读】从医案中看出,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腰腿酸痛,并伴有恶寒怕冷、两腿发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腰腿痛、恶寒的有太阳病证及少阴病证。太阳病证的腰腿痛、恶寒以脉浮为主,少阴病证的腰腿痛、恶寒以脉沉为主,结合患者脉象来看,患者为脉沉缓无力,说明此腰腿痛、恶寒与太阳无关,属病在少阴。病在少阴的腰腿疼痛、两腿发沉有两种方证:1、真武汤证。《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
    郑君芙 副主任中医师 2022-01-12 07:17:51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官能性疾病,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虽经多次临床检查,结果往往正常,但患者却深感为苦。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等治疗,疗效欠佳。王世龙医师临床中遇到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知恶寒、汗出迁延3年余患者,经中医辨证施治而愈。图片植物神经紊乱验案举隅患者李某,女,51岁,2019年6月13日初诊。主诉:恶寒、汗出3年余。诉3年前受凉后出现恶寒、汗出,恶风,冬季尤甚,夏季无减轻,纳差。先后至多家医院就诊,行头颅及肺部CT、甲状腺功能检查、疟原虫、心脏彩超等多项检查无异常。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西医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后改中医治疗,给予玉屏风散、达原饮
    健康小管家 2022-02-25 10:01:57
  • 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病机:营卫不调,卫强营弱。 太阳伤寒:恶寒、无汗、,脉浮紧。病机:外邪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表郁轻症:患表证日久,不得汗解,以发热恶寒呈阵发性。又称风寒表证。
    袁群 主任中医师 2018-05-11 11:25:54
  • 2017.12.16 吴某,女,冒受风寒五六日,发热恶寒,曾肌注退热针两支,未效。昨日忽高热40℃,周身疼痛,恶寒甚,自述“心里冷的直哆嗦”,加衣覆被不减,无汗,胸痛咳喘,舌红胎黄,脉弦滑数。这是大叶性肺炎的早期症状,当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正如伤寒论所载“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遂服原方一剂,麻黄15 桂枝10 杏仁15 炙甘草5 。自下午三点开始,每一小时服一次。二服药刚下咽即吐出,吐后周身微汗,顿觉恶寒减轻。前后共服五次,周身汗出,热退而安。 麻黄汤是伤寒论方,现代已经不常用,或有人认为麻黄汤证已经不见了,或认为
    孙虎 主治医师 2018-08-02 12:03:04
  • 1、风热型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咽干疼痛,甚至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流黄鼻涕,口渴,咳嗽吐黏痰,舌边舌尖色红,苔薄黄。宜辛温解表,可用风热感冒冲剂、银翘解毒丸、板蓝根、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2、风寒型感冒:特点是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时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舌不红,苔薄白。宜宣肺散寒,辛温解表。可服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银翘解毒丸、参苏丸、午时茶等。居家还可用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9克、生姜9克煎服。3、暑热型感冒:多因受暑湿引起,头晕、烦渴、呕吐或腹泻,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或全身疼痛,不思饮食
    高诗博 主治医师 2018-04-03 16:04:5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