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7条结果

  • 谣言1:雾霾是目前中国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真相:空气污染,包括雾霾毫无疑问是肺癌风险因素,必须要治理。但由于肺癌发生平均需要20多年,因此目前肺癌高发,不可能由于最近几年的雾霾造成的。如果说雾霾导致癌症,一定会在20年后才爆发。目前中国肺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吸烟。中国占世界人口1/5,但肺癌患者数占1/3。为什么?因为中国吸烟人数占了全世界的1/3。谣言2:酸性体质导致癌症,包括肺癌。真相:关于癌症的谣言中,“酸性体质致癌”是最扯蛋,但又传播最广的谣言。“酸性体质说”特别符合人的直觉,但其实只要抛弃直觉,而稍微去学习一点生物学或者医学知识,就知道根本讲不通。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最近体检中的血液检查报告,会发现根本就没有血液PH值这一项,为啥呢?因为所有人的的血液都是略微偏碱的,严格控制在7.35-7.45之间,根本不需要测。如果血液真正酸了,人早就直接挂了,根本轮不到得癌症。想靠吃东西影响血液PH值简直是痴人说梦。我们鼓励大家吃绿叶菜,它对健康当然是有益的,但绝对不是因为它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度。谣言3:不吸烟就不得肺癌。真相:毫无疑问,吸烟,包括二手烟是肺癌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但还有其它的原因。对于中国很多不吸烟的女性而言,厨房油烟,固体燃料(煤球,柴火等)是导致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在美国,除了吸烟,肺癌的第二大风险因素是氡,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它通常天然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被释放到家中。如果担心,大家可以找相关机构,测试家里或者办公室氡气是否超标。谣言4:“淡味”和“低焦油”香烟更安全。真相:它们的风险和普通香烟一样高!“淡味”和“低焦油”只是商家炒作的卖点,其实并不比普通卷烟危害小。还有些香烟中添加了薄荷醇,让人感觉清凉舒服,感觉健康。但其实有研究发现,薄荷醇香烟可能更加危险,一方面是清凉的感觉会让人吸烟雾的时候更多更深,另一方面会导致更强的依赖性,更难戒烟。谣言5:雪茄不像香烟,并不致癌。真相:与香烟一样,雪茄会增加肺癌,口腔癌、食道癌,头颈癌等各类癌症的风险。同时,和香烟一样,它会让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和各种肺部疾病。所以,雪茄也别抽。谣言6:抗氧化保健品可以防癌抗癌。真相:很多人迷信抗氧化剂,但其实没有证据表明在正常饮食之外,过量补充抗氧化保健品能防癌。相反,有研究发现大量使用某些抗氧化保健品,比如大量β-胡萝卜素,反而会让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更高。因此,补充任何保健品之前,都应先咨询医生。坊间秘方是靠不住的。谣言7:“超级食物”可以清肺防癌。真相:很多人总是希望能一边抽烟,一边防癌。因此,红薯,蓝莓、西兰花、大蒜、甚至癞蛤蟆,蒲公英,土豆汁,等无数食物被人们寄予厚望。尽管网上无数人都号称这种或那种食物可以防癌,抗癌,但是实际上,这些宣称不过是商业销售手段而已,一丝丝科学依据都没有。多吃水果蔬菜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指望吃特定某种蔬菜能防癌完全是自欺欺人。谣言8:如果曾经吸烟,做啥都无法降低肺癌发生率。真相:事实上,即使曾经吸烟,只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多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以及不饮酒,依然能显著降低癌症发病率。有研究表明,保持规则运动习惯的人患肺癌的概率较低,即使烟民也一样。无需剧烈运动,只要保持每周几个小时中等强度运动就好。运动不仅是防癌抗癌利器,还有助于提高整体肺部功能,同时预防心脏病、中风和其它严重疾病。如果室外空气污染严重,那就做一些室内的运动。谣言9:如果是老烟民,即便戒烟也晚了,无济于事。真相:无论吸烟多久,戒烟的益处都几乎是立竿见影的。肺可以更好地工作,功能立刻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肺癌风险会随着戒烟时间推移而降低。研究表明,即使老烟民,戒烟10年后,得肺癌的可能性依然会下降超过50%。谣言10:如果已经得了肺癌,戒烟是没有意义的。真相:绝大多数患者生病后第一时间就戒烟了,但依然有个别人比较顽固。为什么推荐患者戒烟?因为如果停止吸烟,治疗效果会更好,不良反应也能减轻。比如,如果早期肺癌,戒烟的人手术治愈率比吸烟人高。如果喉部需要放疗,那戒烟的患者,喉咙更不易嘶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戒烟能降低二次肿瘤的发生。总不希望治好一个肿瘤,又来下一个吧。总而言之,90%肺癌都和吸烟有关,只要戒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肺癌发病风险就会大幅下降。无论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孙永敏 主任护师 2017-11-29 21:52:03
  •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肥胖:超重或肥胖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的风险。 吸烟:吸烟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肺栓塞。 疾病:某些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也可能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肺栓塞的症状和诊断 肺栓塞的症状包括: 胸痛:通常为剧烈且持续的胸痛,可能伴随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可能突然出现,且在休息时也可能加重。 咳嗽:可能伴有血痰。 头晕、晕厥@:由于血氧降低引起。 医生会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超声、肺动脉造影、D二聚体血液检查等)来诊断肺栓塞。 肺栓塞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肺栓塞的措施包括: 保持活动:长时间久坐或卧床的人群应定时
    吕彦天 副主任医师 2023-04-08 19:04:26
  • 新冠刚过去,流感再次来袭,门诊发热患者人满为患,如何鉴别这两个病毒,本文通过深入了解这两种病毒,我们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和预防相关疾病。 一、流感与新冠病毒的特点及症状 流感病毒会引发流行性感冒,每年秋冬季节流行。新冠病毒则是一种较新的冠状病毒,自2019年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会通过空气飞沫、近距离接触等途径传播。 流感和新冠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发热、咳嗽、乏力和肌肉疼痛。然而,新冠病毒的独特症状包括突然丧失嗅觉和味觉。 二、传播速度比较 流感病毒的基本再生数(R0)通常在1.0到2.0之间,而新冠病毒的R0则在2.0到4.0之间。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传播得更快,更容易在人群中引发大规模暴发。 三、危险程度 流感和新冠病毒都可能对高风险人群产生严重的健康影响,如老年人、孕妇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然而,新冠病毒的致死率要高于流感。流感的致死率约为0.1%,而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在1-2%左右。因此,在危险程度上,新冠病毒更具威胁。 四、治疗方法 流感治疗 流感治疗主要包括症状缓解和抗病毒药物治疗。针对症状的治疗包括退烧药@、止咳药@和解痉药等。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Tamiflu)可以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以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其他可以使用的抗流感药为玛巴洛沙韦,阿比多尔,帕拉米韦等。此外,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新冠病毒治疗 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手段包括:症状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免疫调节治疗、血浆治疗等。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国内有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瑞德西韦,阿兹夫定,莫诺拉韦@,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对于重症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预防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是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苗接种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降低了感染率和重症病例。各种类型的新冠疫苗都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预防措施 对于流感和新冠病毒,我们都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措施。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其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最后,关注疫情动态,遵循公共卫生部门的建议和规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总结 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虽然在传播速度、危险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我们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它们的特点和危害,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了解这两种病毒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有助于我们应对和预防相关疾病。只要我们保持警惕,遵循专业建议,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吕彦天 副主任医师 2023-04-08 19:03:48
  • 导语:每当秋冬季节来临时,普通感冒和流感总是频繁地困扰着我们。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呢?本文将为您揭示答案。 一、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定义与区别 1.定义 普通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区别 (1)病原体: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主要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等,而流感则由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引起。 (2)病程:普通感冒的病程通常较短,一般为3-7天;流感的病程较长,通常在7-14天之间。 (3)症状:普通感冒的症状较轻,包括鼻塞@、流涕、喉咙痛、咳嗽等;流感的症状较重,除了感冒症状外,还会出现高热、寒战、关节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4)传染性:流感的传染性较强,易引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 二、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均衡饮食,补充充足的维生素C和锌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和流感。 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每年都会根据流行病毒的变异情况研制新的流感疫苗,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减轻病情。 勤洗手: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是预防感冒和流感的有效方法。尤其在与他人接触或者触摸公共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避免拥挤的场所: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发期,佩戴口罩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三、治疗方法 普通感冒: (1)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2)保持水分平衡:多喝水、茶、热汤等,有助于稀释粘液,减轻症状。 (3)缓解症状:可采用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物等药物缓解症状。 (4)注意营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各种营养素,提高机体抵抗力。 流感: (1)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应在病发48小时内尽早使用,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2)解热镇痛:使用非处方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缓解发热和疼痛。 (3)充足的休息和水分:保持充足的休息,多喝水,有助于身体恢复。 (4)治疗并发症:如出现细菌性并发症,需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治疗。 四、结语 了解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掌握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度过流感季。尤其在流行病季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身免疫力,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吕彦天 副主任医师 2023-04-05 15:03:31
  •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都会导致大量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吸烟的人患癌症的风险更高,但也可能发生在非吸烟者身上。 癌症的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血、胸痛@、呼吸短促和体重减轻。这些症状可能在癌症恶化之前不会出现,因此早期检测和治疗至关重要。 癌症主要有两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病例的80%。小细胞肺癌癌症不太常见,但它比非小细胞肺癌癌症更具侵袭性,传播速度更快。 癌症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治疗的选择将取决于癌症的类型和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预防是降低患癌症风险的最佳方法。如果你吸烟
    吕彦天 副主任医师 2023-04-05 15:02:55
  • 简介: 你知道哮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变异类型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这是一种独特的哮喘,由于其误导性症状,经常被忽视。 什么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一种哮喘,其主要症状是持续的、无效的咳嗽。与典型哮喘不同,CVA很少引起喘息或呼吸急促。这种细微的差异往往会导致误诊,因为CVA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过敏,甚至胃酸倒流。 CVA可影响成人和儿童,症状如下: 持续性干咳@,持续时间超过六到八周 夜间或运动后咳嗽加重 过敏原、冷空气或强烈气味引发的咳嗽 非处方咳嗽抑制剂几乎没有缓解作用 诊断和治疗: 如果你怀疑自己或爱人可能患有CVA,那么咨询呼吸系统专家进行适当的评估是至关重要
    吕彦天 副主任医师 2023-04-05 15:01:44
  • 简介: 随着CT的普及,是不是听到越来越多的人有肺结节@,你对“肺结节”这个术语感到困惑吗? 是的,很多人包括非呼吸科医生都会对肺结节感到困惑。在这里,我们将深入研究肺结节的神秘领域,揭开它们的本质,并探索它们是如何被检测和管理的。 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是肺部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通常直径小于3厘米。这些结节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通常是在胸部成像(如x光或CT扫描)中偶然发现的,原因无关。 结节性质的:虽然术语“生长”可能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非癌变)。它们可能是由炎症、感染或非癌性组织生长引起的。然而,一小部分结节可能是恶性的(癌性的),因此确定其性质至关重要。 检测肺结节: 影像学技术在识别肺结节中起着关键作用。胸部x光检查:这种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有时可以发现较大的结节,但较小的可能会被遗漏。 CT扫描:一种更敏感的成像方法,CT扫描可以发现更小的结节,并提供关于其大小、形状和位置的详细信息。 评估风险: 医生考虑几个因素来确定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如:大小:较大的结节比较小的结节更容易癌变。 形状:边缘不规则或针状的结节比光滑、圆形的结节更可疑。 生长速度:如果一个结节长得很快,它可能是恶性的。 密度:实性结节通常比磨玻璃状或部分实性结节更值得关注。但是对于8mm以下的实性结节,通常毛玻璃样或者部分实性结节可能风险更高。 位置:肺上叶结节更容易癌变。 病史:年龄、吸烟史和既往癌症诊断可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 结节管理: 根据结节的风险评估,医生可能会建议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 观察等待:对于低风险结节,建议“等待和观察”方法,并定期成像以监测任何变化。 活组织检查:如果结节可疑,可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获取组织样本作进一步分析。 手术或治疗:如果结节被证实为癌变,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放射治疗或化疗,这取决于癌症的类型和阶段。 预防和意识: 虽然不可能预防所有的肺结节,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患恶性肿瘤的几率。避免吸烟,限制接触环境危害物,并注意任何持续的呼吸道症状。 结论:肺结节可能看起来很神秘,但不必担心,记住绝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的,你现在对它们的性质、检测和管理都有了很好的了解。早期发现是确保最佳结果的关键。如果您对肺结节或您的肺健康有顾虑,请不要犹豫,及时向像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咨询,以获得进一步的指导
    吕彦天 副主任医师 2023-04-05 15: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