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条结果

  • 4、肝胆隐症与中医脏象理论肝胆隐症的提出是以中医肝胆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相对应的现代医学检测内容产生的概念。近几年有关中医肝胆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大多从的功能概念和肝脏实体入手,结合实验和临床两方面对其加以研讨。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医肝脏的解剖位置、形态与重量均与现代解剖学的论述基本一致,这点已无争论。但中医学中的“肝脏”有两层含义,一是体,即肝脏器官实质。二是“用”,即的功能活动。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及视觉器官的功能,所以中医学的肝脏具有较现代医学更广泛的作用。4.1肝胆隐症与“主候外”中医认为有抵御外邪的作用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1-11 11:21:06
  • %以上居胆囊内。无症状胆石症在症状上的几个特点为①无特异性症状;②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③血中甘油三醋偏高;④若为女性,闭经龄较早;⑤多伴有动脉硬化症或糖尿病;⑥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高而递增;⑦胆固醇结石在肥胖病人中最为常见,尤其在女性肥胖病人中更为突出。本文选自:张佳丽,中医肝胆隐症的临床调查及其与中医体质、型行为关系的研究。原文地址:中医肝胆隐症的临床调查及其与中医体质、A型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1-04 13:01:06
  • 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病理改变,其中个别已是早期肝硬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中有40%左右的患者实际上可能是无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至少有大约10%-30%的慢性乙型肝炎没有明显症状,ASC的组织病理损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以及评估疗效的金标准,同时长期携带病毒也可导致出现影像学异常,所以对于ASC要争取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期能够及时判断肝病的发展情况,也可应用超声像图的变化特点来评估ASC慢性病理损害的进展程度,并依此尽早采取措施来阻止肝胆隐症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选自:张佳丽,中医肝胆隐症的临床调查及其与中医体质、型行为关系的研究。原文地址
    赵刚 主任医师 2023-12-28 08:45:39
  • 如图,很典型很直观的一个病例 胆囊结石10余年患者,整个胆囊黏膜都是毛刺样慢性炎症状态。
    孙喆 主治医师 2024-09-02 12:40:34
  • 预防肝癌要重视以下几点。1,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下降或抗体转阴的需要及时补种疫苗。2,发生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的,要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目前治疗乙肝的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目前治疗丙肝的常用药物常用丙通沙。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脂肪肝等情况,从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和血糖等生活方式做起,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4,积极治疗各类原发病,减轻对肝脏的损伤;5,高风险人群要定期筛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几类人。40岁以上有肝癌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或(和)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甲胎蛋白和超声检查。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指标异常的各类慢性肝损伤人群,包括过度饮酒、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每3个月检查一次。6,警惕各类中药、西药、保健品的肝脏毒性,不要乱吃药。(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孙延富)
    孙延富 主任医师 2024-06-01 15:21:12
  • 中国是个乙肝大国,2018年全国约有8400万携带者,90%的感染者是20岁以上的成年人,而乙肝带来的危害,也是多种病毒性肝炎中,最为严重的。慢性乙肝是肝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0%~25%可进展至肝癌。乙肝疫苗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防癌疫苗”,接种乙肝疫苗能够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从而避免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注射要“三针”接种乙肝疫苗,一般要打满三针,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接种当月1针,一个月后1针,半年后1针。接种完成后最好检查乙肝抗体水平,确保获得免疫。乙肝疫苗不是终身免疫接种过乙肝疫苗后,抗体可能会在3-5年内消失,失去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所以,接种过乙肝疫苗3年后,每年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定量,确定抗体数量,视情况补种。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滴度<10IU/ml,或抗体显示阴性,就需要补种疫苗了。得益于我国实施的多项政策,包括乙肝疫苗接种、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和癌症早筛等。2000~2011年我国肝癌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1.8%,标准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2.3%。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孙延富)
    孙延富 主任医师 2024-06-01 15: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