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31条结果

  • 患者情况: 患者张玲(化名),现年25岁,女性,陕西绥德县人,于2012年1月29日入院,患者丈夫陈述病史,可靠。 主诉:阵发性头痛头晕1月余,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呈阵发性,伴全身乏力,自服“感冒药”后缓解,无抽搐,因不影响日常生活,未在意。1周前出现头痛,头晕加重,自觉双下肢无力,无呕吐。在当地诊所就诊,再次以“上感”治疗,症状无缓解。在陕西省榆林市第4医院行颅脑MR平扫提示双侧额顶部大脑连旁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为进一步诊治故来我院(唐都医院),门诊以“大脑镰旁脑膜瘤(双侧)”收住我科。发病以来无发热史,饮食及夜间休息尚可,无
    李维新 副主任医师 2014-12-23 18:00:40
  • 皮质中央区的静脉回流,引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对于较小的肿瘤,可先找到肿瘤基底并切断其血液供应,然后分离体与周围脑组织的粘连,完整取出肿瘤后电灼位于大脑镰上的基底。若肿瘤体积较大,则需先分离体与周围脑组织粘连,逐一电凝进入内的血管,并从内向外分块切除肿瘤大部,再处理肿瘤基底。基底广泛,细胞在大脑镰内呈浸润性生长时,应绕肿瘤基底切开大脑镰,将受累及的大脑镰一并切除,以减少术后肿瘤的复发率。   对于双侧生长的镰旁脑膜瘤,手术可以从肿瘤较大的一侧开颅,切口及骨窗均过中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明胶海绵)及棉片保护上矢状窦。先切除一侧肿瘤,然后切开大脑镰,暴露并切除对侧肿瘤。若肿瘤
    贺世明 主任医师 2011-06-24 00:00:00
  • 点评:大脑镰旁脑膜瘤首选手术切除。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时,骨瓣需要过中线,并注意保护桥静脉。本例虽然采用骨瓣过中线的开颅方法,但仅从左侧纵裂进入、切除向双侧发展的肿瘤,也顺利做到肿瘤全切除,患者术后未遗留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许志勤
    许志勤 主任医师 2018-07-11 21:48:11
  • 低信号;T2像为等信号或高信号,也可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强化,肿瘤周围可有不同程度水肿带。肿瘤可有囊性变;脑血管造影对脑膜瘤不但能作出定位诊断,也有助于作出定性诊断;治疗1、小的肿瘤无症状患者可影像学随访观察。2、手术治疗:1) 症状逐渐加重是合适的手术指征 ;2)重要桥静脉或上矢状窦部分闭塞的肿瘤可次全切除;3、放射治疗:1)避免复发;2)肿瘤直径小于 30mm 首选放射治疗,接受的放射剂量平均为 13Gy。3)肿瘤残余部分预后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效果很好,手术死亡率较低。大脑镰旁脑膜瘤全切术后复发率很低,尤其是连同受累及的大脑镰一并切除以后,因此一般不主张术后放疗或化疗。 影响手术
    曾海 主任医师 2017-12-20 10:20:22
  • 点评:大脑镰旁脑膜瘤首选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后可治愈。术中需要注意保护肿瘤入路中相关的桥静脉,术中自体血回输设备、超声吸引器(Cusa)等对手术有帮助,开颅时骨瓣可直接在中线、也可过中线开颅,根据术者习惯而定。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许志勤
    许志勤 主任医师 2018-07-11 21:56:25
  • 大脑镰旁脑膜瘤相对而言是比较好切除的肿瘤,但也一定要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也就是上矢状窦是否通畅,是决定究竟能不能好切除的最关键的因素。上矢状窦是人体的非常重要的回流静脉,这个地方一旦受损那么可能会造成颅脑的严重肿胀,颅内压的急剧升高。如果大脑镰旁的脑膜瘤没有侵袭到上矢状窦内,对于上矢状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这个时候是相对比较好切的,基本上都能够切除。绝大多数的三甲大型医院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手术治疗。如果大脑镰旁的脑膜瘤生长在窦内,甚至是堵塞了上矢状窦,那么是不太好切除的。还需要进行上矢状窦内的切除以及重建,否则后续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一定要注意细节,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如果大家有任何的
    高亦深 主治医师 2021-10-28 18:47:09
  • 注意肿瘤与矢状窦的黏连,小心剥离肿瘤与血管,如果这个位置的血管损伤了,会出现脑子肿胀、出血,影响较大。再一个是保护运动功能,尽可能的切除肿瘤。  大脑镰旁脑膜瘤多数生长缓慢,小肿瘤通常无症状,往往发现时已经长的很大,如果有这些现象切勿忽视:  1、一旦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逐渐影响整个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  2、如肿瘤向大脑镰两侧生长,病人可出现双侧肢体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即脑性截瘫,需与脊髓病变鉴别。  3、癫痫发作本组占38%,多以对侧肢体或面部限局性发作开始,渐形成大发作及意识丧失。癫痫发作以大脑镰前中1/3脑膜瘤多见,约有2/3的病人就诊时已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姜海涛 主任医师 2024-06-24 16:30:31
  •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半年”入院。当地医院头颅MRI发现:右侧顶枕部肿瘤,内有出血性改变伴周围脑组织水肿,考虑恶性病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陈鑫入院后,复查增强磁共振发现,肿瘤并非位于脑内,增强片可见肿瘤与大脑镰关系密切,并且在大脑镰下向对侧有明显生长,遂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有一点很奇怪,脑膜瘤生长如此之快,导致内有出血性改变,有些不常见,但影像资料还是支持脑外病变的特征。手术体位(俯卧位)术中过程:肿瘤血供及其丰富,的确属于脑外病变,术中冰冻提示脑膜瘤可能性大。结合既往经验有可能是血管瘤型脑膜瘤。术中对顶部引流静脉仔细保护(关系重大)。肿瘤镜下全部切除
    陈鑫 副主任医师 2018-07-13 15:27:37
  • 近日,网络上有朋友咨询镰旁脑膜瘤及其治疗的相关内容,在此简单的介绍一下。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脑膜瘤,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镰旁脑膜瘤以内皮型和纤维型占多数,不与颅骨内板接触,因此也不发生局部颅骨的改变。镰旁脑膜瘤大多埋藏在大脑半球纵裂中,位置较深,肿瘤较小时一般不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发病时肿瘤往往已经生长较大。镰旁脑膜瘤患者可能出现:1从足部开始,逐渐影响整个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等运动障碍症状。2对侧肢体或面部局限性开始,逐渐形成全身大发作的癫痫。32/3患者就诊时已有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4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和排尿障碍。5大脑
    张治国 副主任医师 2020-11-26 17:32:42
  • 手术体会:1.头颅磁共振三维成像,结合术中神经导航模拟手术入路,设计头颅皮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陈鑫2.导航下精确定位肿瘤边界 3.精确定位肿瘤前后重要引流静脉,术中操作轻柔,避免重要血管损伤4.精确完整切除肿瘤和病变硬膜,有效避免术后复发5.显微镜下精细操作,最小程度损伤脑组织 6.以上的最终目的,最大程度保存患者肢体功能,精准手术,降低致残率
    陈鑫 副主任医师 2018-07-13 15:19:53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