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30条结果

  • 痛风肾的早期有哪些症状”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晚期痛风性肾病:浮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更加明显,并可出现贫血。最突出的表现是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尿量逐渐减少,尿素氮、肌酐进行升高,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最后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只能依靠人工肾维持生命。
    景子洋 主治医师 2018-08-28 19:42:12
  • 病理基础。造成血尿酸升高的原因有三:1.体内嘌呤分泌代谢,即内源性尿酸生产过多;2.高嘌呤食物的分解代谢,即外源性尿酸摄入过多,如食入过量富含嘌呤的食物(内脏、鱼、瘦肉、豆类等);3.肾脏排泄尿酸能力降低。中医学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情况下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日久痰浊淤血互结,痹阻经络、血脉而致。痛风肾损害是怎样发生的:痛风肾损害主要表现为痛风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路结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及肾间质沉积,并引起炎症反应,或尿酸结晶沉积在集合管、肾盂或输尿管,尿路阻塞,引起尿潴留而造成肾病。要防止尿酸结晶在肾脏沉积造成的肾损害,关键在于控制高尿酸血症。临床所见
    景子洋 主治医师 2018-08-28 19:43:04
  •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过高,尿酸盐在血中呈现过饱和状态后沉积于肾组织,特别是肾髓体和锥体部而导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出现蛋白尿、夜尿增多、渗尿等,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痛风临床非常常见,现代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有关,很多青少年也会出现痛风,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代医学治疗痛风主要采取改善生活方式,严格低嘌呤饮食,降低尿酸等,常用的药物有碳酸氢钠等,急性期常用解热镇痛药,如依托考昔等,有一定疗效。中医认为痛风性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石淋”、““腰痛”、“水肿”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云:“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痛风性肾病的基本病机始终是
    郭富彬 主治医师 2018-11-26 08:55:28
  • 痛风性肾病简称痛风肾,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 痛风性肾病在西方国家常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尿酸性肾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 尿酸性肾病(痛风肾病)即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增高达到过饱和状态,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病变。尿酸性肾病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肾间质和肾小管内出现尿酸盐沉积,可见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造成其
    景子洋 主治医师 2018-08-28 19:32:41
  • 2. 多在夜间发作,鉴别诊断不难  近年来,因我国整体人群嘌呤摄入量增高,痛风性肾病这个曾经不常听说的疾病呈现上升的趋势。如不及时医治,痛风性肾病可引发严重后果,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衰由痛风所致者占0.6到1.0%。一般来说,临床经验足够的情况下,痛风性肾病并不容易误诊。痛风性肾病的明显特点就是尿酸水平升高,间质性肾炎的主要表现为肌酐高,如果两者兼而有之,则需要进一步地明确是否由于饮食中的嘌呤过高引起还是遗传性尿酸重吸收过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有时会与外伤性或者其他关节炎混淆。痛风性关节炎往往夜间发作,并且多为单个关节发作,多发作于第一跖趾关节。因此痛风性肾病在鉴别诊断上并不太难。对于
    景子洋 主治医师 2018-08-28 19:52:32
  • 门诊上,经常会遇到许多痛风反复发作的患者,痛风发作时十分痛苦、疼痛难忍,为了止痛,常常会连续服用一些消炎止痛药。殊不知,痛风本身就会影响肾脏,加上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加重了肾功能的损害。这类患者,往往来肾病科就诊检查,才发现肾功能异常,但其实,肾功能的损害早已存在,就是所谓的“痛风性肾病”。“痛风性肾病”也称为“高尿酸性肾病”,是指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所致的肾脏损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可伴有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及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直至发展成终末期肾病痛风性肾病
    任飞 主治医师 2020-09-18 11:25:25
  • 控制血尿酸防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肾病痛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痛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控制血尿酸是预防痛风性肾病的前提,患者应使用有效的降血尿酸药物,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降血尿酸的药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另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有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本类药物适用于高尿酸血症期及发作间歇期、慢性期。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副作用有发热、皮疹、胃肠道刺激等。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碱化尿液。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目前仅有别嘌醇这一种。该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
    景子洋 主治医师 2018-08-28 19:49:24
  • 痛风性肾病与肾结石这两种情况常同时存在。痛风性肾病比肾结石更为常见。如果肾功能保持正常,痛风性肾病一般不易被发现与确诊。有一位叫Talbott的病理学家,解剖了191例生前患有痛风的尸体,发现188人有痛风性肾病痛风病人肾结石的发生率为20~25%。有痛风性肾结石的患者,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痛风性肾病,但痛风性肾病者不是都有痛风性肾结石存在。痛风性肾结石常有发作血尿及肾绞痛等症状,容易引起医师及患者的注意,检查确诊的方法也较多。而痛风性肾病在保持正常肾功能的情况下无临床症状。早期发现只能借助于肾穿刺活检,故作出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振华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
    应振华 主任医师 2018-12-11 14:20:20
  • 由于生活方式(主要是饮食)或基因方面的问题,导致血液中尿酸偏高,引起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尿酸20-30%通过粪便分泌,其他的都通过尿液从肾脏分泌。过高的尿酸会损坏肾小管和肾间质,尿酸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退变,并损害肾小管的功能,最终引起缓慢肾病。换句话说,先有痛风,再得肾病。早期痛风性肾病一般也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是在做尿常规检查时发现微量蛋白尿,而且呈间歇性特点。中期痛风性肾病进入此期的患者尿常规检查已有明显改变,蛋白尿变为持续性,尚可发现红细胞或者管型。患者可出现轻度水肿及低蛋白血症。晚期痛风性肾病水肿、高血压病、低蛋白血症等更加明显,并可出现贫血。最突出的
    黄清春 主任医师 2019-05-10 14:37:31
  • 一、痛风痛风性肾病的危害痛风,是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引起长期的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为嘌呤代谢催化酶缺陷所致。痛风多发于男性,女性痛风多为绝经后妇女。由于嘌呤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导致关节红肿、皮温升高、疼痛剧烈,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也会在关节附近、皮下、耳廓产生痛风石。尿酸结晶沉积在肾间质,会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出现夜尿频多、尿比重下降、轻中度的蛋白尿、肾功能下降(即痛风性肾病);会导致少尿或无尿,出现急性尿酸性肾病;也会产生肾结石,出现腰痛、血尿,甚至发生泌尿道梗阻;最终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尿酸对全身器官都有损害,尿酸
    任飞 主治医师 2020-03-02 22:38:2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