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心理疾病,轻重程度不同?到哪种程度较严重?

2023年08月15日 1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焦虑、多疑、易怒、烦躁、孤僻、固执、轻率、自卑、嫉妒等异常心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其实,每个人都存有心理疾病,只不过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心理疾病在实际临床中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临床上,心理健康状态标准如下:
1.自身体验,即在一个时间段(如一周、一月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无异常行为发生,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不良状态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自恋、高傲、孤僻、敏感多疑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求职失败、情感受挫等)、身体不良状况(如身体疾病、长期过于劳累等)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危害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悦感小于痛苦感。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运动、与好友谈心、唱歌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可能使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焦虑(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等。
4.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需求助于心理医生的指导。
四、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3.损害大,此状态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而恢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仪器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患精神心理疾病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事实上,心理问题人人都有,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患有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普遍。
与父母对立、学习焦虑、社交困惑、品行等心理疾病容易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对成年人来说,他们的心理压力特别大,亲情减少,孤独感加重,由此引发一些婚姻、情感的问题,同时成年人还容易感到心烦、疲意等等,也会或轻或重地制约其事业发展和影响其身心健康;
老年人在面临退休、跟子女沟通不畅、抚养下一代发生矛盾时,也会相应地出现一些心理疾病;
这些心理疾病都很正常,人在每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大部分人是处于身体健康而心理略有问题的亚健康状态,只是属于轻度的心理问题而并非精神疾病。
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重视起来,如果任由其发展,最终会引发精神疾病的产生。而且,初步掌握判断心理疾病病情的轻重缓急的基本知识,对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十分有益。
以上的文章就是关于“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心理疾病,轻重程度不同?到哪种程度较严重?
”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0